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本标准从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出发,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2025版《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标准》进行解读。
2025 年基孔肯雅热全球蔓延,我国广东现最大规模疫情,儿童感染增多。其经伊蚊及母婴传播,典型症状为发热、皮疹,无特效药,以对症治疗为主。防蚊、清积水是关键,高危儿需警惕重症。
47 天男婴因皮肤黄染、RPR 阳性入院,结合母亲梅毒史确诊早期先天性梅毒。予青霉素驱梅、保肝利胆、激素及纠正贫血治疗,随访 2 年 TRUST 转阴,肝功能、尿常规恢复正常。
在全球范围内,疟疾仍然是威胁公共卫生的主要传染病之一。2023年,全球约有59.7万人死于疟疾,感染人数高达2.63亿。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已批准两种疟疾疫苗——RTS,S/AS0
CloCeBa 试验为 MSSA 菌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高级别证据:头孢唑林不仅疗效不输氯唑西林,还具备更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恰加斯心肌病不是一个遥远的“热带病”,而是已扎根美国、具有显著健康与经济影响的现实挑战。
探究ICU患者发生HAI的危险因素,构建HAI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果,开发方便使用的APP预测工具提高临床实用性,以便针对高危患者采取早期防控措施,对于降低HAI发病率和临床科研转化意义重大。
赶快拉上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进来7日减重计划,7天,不足以脱胎换骨,但足以让你见证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3岁广东男童因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伴反复发热1年入院,经病理检查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伏立康唑治疗后好转,提示非HIV儿童也需警惕该菌感染。
日本疫情暴发,专家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全球脓毒症负担在COVID-19疫情期间显著上升,尤其在15岁以上人群中,脓毒症死亡与非感染性基础疾病的共发风险增加。
本研究结果与几内亚比绍的多项小规模研究一致,支持丹麦株BCG疫苗在出生后早期接种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尤其是感染相关死亡,体现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效应。
53 岁女性因发热头痛就诊,病情进展至抽搐,脑脊液 NGS 确诊尖端赛多孢子菌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予伏立康唑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后病情反复且合并新冠,最终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
临床必备】今年流感季不仅来得早,势头更猛!我们为您整合了《今冬流感“来势汹汹”:临床应对全景指南》。一份指南,全面掌握,助您从容应对就诊高峰。
我国南方及多国流感活动上升、流行季或提前,日本流感致超 6000 人感染、百余校停课,我国主流毒株为甲型 H3N2(公众免疫力低),国际旅行恢复等为诱因,专家建议重点人群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尽管食物不安全和膳食多样性不足普遍存在,但BMI作为营养状态指标可能对短期或微量营养素缺乏敏感性不足,限制了其与膳食质量的关联检出能力。
本研究通过结合临床资料、耐药表型、毒力特性及基因组学分析,系统阐明CRKP肠道定植与血流感染菌株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为CRKP去定植方案及抗感染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筛选具有协同潜力的联合方案,为临床CRAB感染的精准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结合《诺如病毒胃肠炎诊疗方案(2025 年版)》,本文指出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儿童感染以呕吐为典型症状。治疗无特效药,以对症支持、补液防脱水为核心,同时需做好手卫生、消毒等预防措施。
KP存在耐药与毒力共进化的情形,提示综合ICU环境污染对患者具有感染和致病危害,临床需加强重视并警惕暴发风险。
一张小卡片,藏着脊柱大秘密!边答边学,不仅能巩固知识,还能赢礼品!充气U型护颈枕、人体工学护腰坐垫。投资自己,从来不需要大块时间。
今年日本流感的提前暴发,是全球呼吸道传染病“新常态”的缩影。
AI仍在持续学习与迭代,我们的进步也永不止步。
2 月龄女婴因咳嗽 10 天、发热 1 次入院,诊为重症百日咳等,经多治疗无效,家属放弃后死亡,强调早期识别重要性。
这项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一种不依赖于免疫压力下易突变位点的全新抗病毒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