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对话: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PNP)标准化诊疗路径的临床价值
专家们指出DPNP作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其防治工作亟待全社会和医疗界的共同关注。
网络 - 2025-07-04
成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随访专家共识(2025)
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制定而成的《成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随访专家共识(2025)》,可为从事术后疼痛管理的医护人员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实施术后自控镇痛,提高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协和医学杂志 - 自控镇痛 - 2025-06-27
镇痛案例分析思维进展
45 岁教师奥利维亚因持续性腰背痛就医,经评估为严重疼痛,治疗遵循非药物干预→非阿片类药物→谨慎使用阿片类药物的阶梯策略,最终疼痛缓解。
麻醉MedicalGroup - 腰背痛,疼痛管理 - 2025-06-27
综述|暴食障碍神经心理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揭示了暴食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机制,如个体习惯性行为失衡,以及情绪调控功能失调等,心理学方面行为的功能失调又会反过来影响神经生物学方面的表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暴食障碍,神经心理机制 - 2025-06-26
抑郁伴失眠:曲唑酮原来不仅如此!
曲唑酮作为第二代抗抑郁药,属 5 - 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和再摄取抑制剂,高剂量抗抑郁抗焦虑,低剂量改善睡眠,具多靶点、广适应证、高安全性等优势,在抑郁、失眠等治疗中疗效确切,用药灵活。
精神医学新观点 - 抗抑郁药,曲唑酮 - 2025-06-20
Cell:学习中的“蝴蝶效应”:早期微小偏好如何通过多巴胺滚雪球,决定你的最终技能风格
小鼠实验显示,多巴胺在背外侧纹状体中以异质性信号引导学习策略分化,早期偏好可预测最终策略,该机制或为大脑解决 “信用分配” 问题的关键。
生物探索 - 多巴胺,学习轨迹 - 2025-06-20
科学认识安眠药:利弊权衡与合理使用指南
全球约 30% 人群存在睡眠困难,安眠药是重要治疗手段。本文介绍其分类及作用机制,分析优势与风险,阐述适应证、用药原则等,强调科学规范应用获益大于风险。
胸科麻谭 - 安眠药,合理用药 - 2025-06-20
Cardiovascular Research:应对肥胖及其心血管风险——初级医疗环境中高低资源地区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涵盖了肥胖定义和风险评估的争议,最新药物治疗的突破及其全球可及性,强调了低资源地区面临的特殊挑战。作者结合权威大数据研究及现有临床实践指南,提出了实际可行的策略方向。
MedSci原创 - 肥胖,心血管风险 - 2025-06-19
警惕:普瑞巴林滥用导致药物依赖
20 岁男性因间断服用普瑞巴林致依赖,停药后出现心悸、幻听等戒断症状,经苯二氮䓬类、抗抑郁及抗精神病药综合治疗后改善。普瑞巴林因镇静欣快效应易被滥用,需加强处方管控、患者教育及多学科干预。
疼痛之声 - 普瑞巴林,药物依赖 - 2025-06-15
Psychiatry Res:游戏干预对儿童 ADHD 症状有效,一项系统综述与 Meta 分析
计算机游戏干预对儿童ADHD症状有小幅到中等效果,其中整合神经反馈或运动/VR技术的游戏效果更显著,尤其在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冲动症状方面。
MedSci原创 - 计算机游戏干预,儿童ADHD - 2025-06-10
[药世界]抗抑郁药-艾司氯胺酮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右旋异构体,2019 年 FDA 批准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等,2023 年国内上市。其靶向谷氨酸能系统快速起效,可联合用药,常见分离症状等反应,研究证实疗效与安全性。
精神医学新观点 - 抗抑郁药,艾司氯胺酮 - 2025-06-07
LVAD学术:人工心脏术前神经、精神、社会心理、依从性评估
本文主要参考2023年国际心肺移植学会(ISHLT)指南和2018年ISHLT心理社会评估共识,结合中国LVAD专家共识的相关内容,重点探讨神经精神和社会心理评估的关键要点。
心血管时间 - LVAD,系统评估 - 2025-06-06
颠覆性研究!针灸镇痛机理被发现?电针刺激激活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为术后镇痛提供新策略!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电针刺激(Electroacupuncture,EA)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其通过调节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脊髓投射来发挥镇痛效果的奥秘。
MedSci原创 - 针灸,术后镇痛 - 2025-06-03
Molecular Psychiatry:中国学者揭示慢波睡眠中游戏声音暴露可有效降低网络游戏障碍患者的渴求与行为
在慢波睡眠期间重复暴露游戏声音可显著降低网络游戏障碍患者的主观渴求和游戏时间,效果持续1个月,而清醒干预无效。EEG分析显示,晚期纺锤波功率的线性增长与渴求减少显著相关。
MedSci原创 - 慢波睡眠,纺锤波,网络游戏障碍,记忆消退 - 2025-06-03
一进医院就要求根治的慢性疼痛患者,最后都怎么样了?
慢性疼痛常持续超 3 月,病因复杂,涉及多因素,难以 “根治”。临床案例显示,执着根治者易失望,接受综合管理(药物、非药物、介入等)者生活质量更优,应建立正确预期,学会与疼痛共处。
疼痛之声 - 慢性疼痛,综合管理 - 2025-06-02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