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谁可以靠医学科普晋升?怎样算医学科普?
通过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和H9c2心肌细胞氧葡萄糖剥夺(OGD)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MLZD)对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中药乌梅丸(WMW)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机制。
铁皮石斛西洋参颗粒(TXG)一直被用作营养补充剂和免疫增强剂,然而其免疫调节作用和潜在机制尚未明确。该研究旨在探讨TXG的免疫调节作用,并阐明其潜在机制。
于2023年1月24日22:22时在龙华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6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AD 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单靶抗AD药物通常不能延缓AD进展。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问题。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系统之间,“肠脑”轴,即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中的双向连接,对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首届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央保健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药监局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中医科学院
继发于糖尿病的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国,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估计2020年死亡率为1000万。此研究旨在制定针灸治疗中度和重度癌症疼痛患者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2014年,中国进行了一项横断面调查,涉及来自33个中心的8,892名患者,这些患者有上消化道症状和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
便秘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问题;然而,许多人发现目前的治疗效果有限。该研究旨在通过在缓解性癌症便秘患者中与安慰剂进行比较,来测试中药配方改良麻子仁丸(MZRW)的疗效。
中医药在冠状动脉心绞痛的治疗中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的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其作用机制涉及多个层次,如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小板功能、抗氧化剂和保护内皮功能。
糖尿病足是直接归因于外周动脉疾病 (PAD) 和/或影响糖尿病足的感觉神经病的任何疾病;它是糖尿病的长期(或“慢性”)并发症。一般来说,它是糖尿病的永久性(或“慢性”)合并症。
多项研究评估了决明子(CS)在调节脂质代谢中的作用。然而,C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却很少被深入研究。该研究旨在探讨CS对NAFLD脂质代谢的调节机制。
中草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CHM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然而,CHM的质量控制是其在国际市场上接受和认可的一个重要问题。
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芍药散(DSS)对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作用背后的机制。
小儿肾病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占肾病综合征的90%以上。
加减定喘汤(MDD)的配方中含有11种中药,具有止咳、缓解哮喘和抗炎作用。该研究旨在评价MDD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四君子汤(SJZD)是中医治疗脾虚证(SDS)的著名方剂。该研究旨在阐明SJZD配伍在SDS诱导肠损伤治疗中的科学意义及其微观机制。
为了挖掘临床医生的科研需求,探索今后科研的政策走向,为中国医生科研发声,梅斯医学设计了《梅斯医学年度科研调查问卷》!
疫情之下,首当其中的是医院遭受大量患者就诊冲击。为缓解呼吸科压力,医院不禁发出呼吁:集中全院科室力量,奋力救助呼吸重症!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静心制动方(JXZDF)治疗抽动障碍(TD)的分子机制。
基础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脂,并能有效抑制局部和全身炎症,在降脂、抗炎、抗氧化的共同作用下,增加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这项符合PRISMA标准的网络荟萃分析(NMA)旨在比较24种中药注射剂(TCMIs)治疗成人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估其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证据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