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生活方式干预对不同前驱糖尿病表型患者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IGT患者的体力活动显著增加,而IFG患者反应较弱,提示个体化干预策略的重要性。
DJBL作为一种创新介入疗法,开辟了肥胖和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方向。
你的进食窗口,真的适合你吗?
该研究发现RNA m6A甲基转移酶METTL3是创面愈合的正向调控因子,通过上调角质形成细胞m6A/HNRNPA2B1/DNMT1信号促进创面愈合。
本研究发现,替尔泊肽(tirzepatide)联合瘦素能显著改善肥胖大鼠的瘦素抵抗,增强减重效果,揭示了其在肥胖治疗中新策略的潜力。
本文基于英国临床实际数据,深入探讨了口服与注射Semaglutide在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差异,揭示注射形式在HbA1c下降方面略优,但两者均有效,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美国匹兹堡大学团队用 3.3 万人 8 年追踪数据发现,进食窗口与死亡风险呈 U 型关系,11-12 小时窗口死亡风险最低,≤8 小时或≥15 小时风险均升,且老年人等群体更敏感。
本篇文章基于STRIDE研究的二次分析,探讨了周边动脉疾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吸烟状态下,semaglutide治疗对行走能力的影响,发现其疗效不受吸烟状态限制。
别卷临床了!来场3分钟“最强大脑”的团建!天天给患者科普脑健康,这次轮到你“应战”啦!你能不能接住我们的“灵魂拷问”!
《Nature Medicine》研究显示,55 名超重者 8 周实验中,符合健康指南的微加工饮食(MPF)比超加工饮食(UPF)减重更多,还改善血压、控食欲,揭示食品加工程度独立影响健康。
4 岁阿杰因产前产后生长迟缓、体格不对称、特征性面容等,经遗传检测确诊拉塞尔 - 西尔弗综合征。该病罕见,以宫内生长受限为首要特征,需多学科协作治疗。
点击即可使用,日平均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对照关系量表。
本研究通过16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纳米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纳米姜黄素未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及神经功能,提示其临床应用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最新研究揭示,饮食中硫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代谢物标志物为评估氨基酸摄入和疾病风险提供新视角。
本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揭示,急性鹰嘴豆摄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总暴露,尽管对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反应无显著影响,提示鹰嘴豆对血糖管理潜在益处,需进一步高质量研究验证。
研究发现多维膳食营养质量指数(MQI)与高脂血症风险显著负相关,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质质量的提升,显著降低患病几率,为营养干预提供新视角。
二甲双胍是降糖老药,近年研究显示其或能延缓衰老(如助糖尿病女性增长寿几率)、护心血管(降糖尿病患者心梗风险)、改善大脑功能,但非保健品,忌自行服用。
这项研究开发的HFN-RGE系统为糖尿病溃疡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
哈佛 VITAL 研究(1031 人,4 年)显示,每天补 2000IU 维生素 D 可减缓端粒缩短,等效延缓 3 年衰老;ω-3 无此效,补剂需遵医嘱。
本例患者以“2型糖尿病、脂源性急性胰腺炎”为核心,集高血压3级(极高危)、动脉粥样硬化症、腔隙性脑梗塞、中度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等多代谢疾病于一身。
针对糖尿病伤口愈合难题,徐福建 / 李杨团队研发 AP/SA 双交联水凝胶,筛选出胰岛素外用最佳浓度 25μg/mL,可响应血糖自适应释药,降血糖并促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加速糖尿病小鼠伤口愈合。
本文基于韩国KoGES队列研究,揭示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代谢物与营养摄入特征,探索其复杂关联及潜在机制,为个性化膳食干预提供新思路。
本文发现急性应激通过杏仁核→下丘脑→肝脏环路调控急性应激引起的血糖升高,慢性应激通过抑制上述环路活性引起肥胖。
北大三院研究显示,2 型糖友将每日进食压缩在 10 小时内,12 周后 HbA1c 降 0.69%,体重、脂肪肝指标改善,1 年效果仍存,该法易坚持,或成控糖新辅助方式。
研究表明,夜间光照会增加心血管病、血糖紊乱风险及全因死亡率,女性和年轻人更敏感;白天光照有益健康,可通过营造黑暗睡眠环境、规律饮食作息等降低夜间光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