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40岁患者4年前发现肺结节,主病灶为右下叶9mm混合磨玻璃结节,2023-2025年随访无显著进展,虽有实性成分但密度高、磨玻璃成分淡,难排除肉芽肿性炎或早期癌,风险仍低,故建议继续9-12个月随访。
70 岁男性转移性平滑肌肉瘤患者经九线治疗实现四年长期控制,关键是泛癌种测序发现 HRR 基因缺陷,用奥拉帕利联合替莫唑胺,该方案此前仅在子宫平滑肌肉瘤证实有效,为非子宫类型提供参考。
33 岁男性双肺多发纯磨玻璃结节随访 2 年,主病灶无进展、次病灶略增大但密度低,当地建议手术。结合病理及研究,纯磨玻璃结节随访与手术 10 年生存率无差,故建议继续年度随访。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灶范围局限于脑实质、脊髓、软脑膜和眼,其中95%以上的患者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患者肺部混合磨玻璃结节随访4年,从4mm增至6mm且含偏实性成分,虽术后病理为原位癌,但因结节有进展、含风险成分且手术创伤极小,权衡后行单孔胸腔镜切除,体现以风险为核心的诊疗理念。
本文报告1例38岁女性子宫平滑肌瘤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其临床表现似平滑肌瘤,经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发现ALK::SYN3融合确诊,强调需结合多手段诊断以避免误诊,术后随访9个月无复发。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是一种相对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的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见于老年吸烟男性,约占肺原发性肿瘤的3%。
本文通过一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了替尼泊苷联合化疗方案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潜力。
41岁女性左乳癌术后11年,历经多线治疗,分子分型从三阴性转为HER2阳性(三阳性),后出现肺、骨、脑及脊髓转移,用DS-8201联合放疗后症状改善,现又有新病灶,讨论聚焦内分泌联合靶向等后续方案。
笔者报道1例应用IVUS指导亚急性ICAO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的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亚急性ICAO的临床特点及IVUS在该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优化ICAO血管内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和启示
61 岁女性双肺多发结节,2024 年 9 月手术切除右上肺良性病灶,后续复查左下结节略增大后无明显进展。医生分析各病灶影像,认为除左下病灶 G 外多倾向良性,建议继续随访,暂不手术。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 (CNS GCTs)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2%~3%。好发于年轻人群,70%发生在10~24岁。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是一种少见、具有侵袭性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脑干、中脑、丘脑和脊髓等中线部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更少见。
星形胶质细胞瘤是胶质瘤的常见类型之一,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多发生于大脑额叶和颞叶部位。
替莫唑胺联合替尼泊苷,点亮神经胶质瘤患者生命之灯。
62 岁男性发现肺结节约 10 个月,多次复查无明显变化,经药物及中医调理。影像示多病灶,主病灶 D 有囊腔型肺癌特征但不典型,医生倾向 6-9 个月后复查,暂难定良恶性。
51 岁女性右乳结节,经彩超、MRI 诊断为 4C 类,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 + 混合型癌(伴软骨样分化化生性癌 70%),并探讨 MPC 特征、鉴别及治疗。
替尼泊苷联合靶向治疗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55 岁女性双肺结节,右肺术后病理原位癌,左肺结节随访中略增大、CT 值变化,影像示纯磨玻璃为主。结合研究,纯磨玻璃结节随访与手术 10 年生存期无差异,建议 9 个月复查,暂不手术。
阐述磨玻璃结节肺癌生物学特性,结合 Radiology 10 年研究,对比其随访与手术生存无差异,分析多指南手术指征,给出个体化诊疗建议。
33 岁女性左乳癌(IV 期,HER2 阳性),一线双靶治疗进展,二线用德曲妥珠单抗等,术后病理及分型改变,多学科探讨诊疗争议。
2 月龄女婴因咳嗽 10 天、发热 1 次入院,诊为重症百日咳等,经多治疗无效,家属放弃后死亡,强调早期识别重要性。
69 岁 ESRD 合并丙泊酚麻醉骤停患者,二次用瑞马唑仑麻醉腰椎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顺利完成 MEP 监测,验证其循环安全性。
通过探讨EBV+ NT/NKCL和ALK阴性ALCL的病理特征及诊断挑战,本病例报告旨在增进对这些淋巴瘤的当前理解,并促进准确诊断,以避免诊断陷阱和不恰当的临床管理。
本文分享 59 岁女性左肺 7mm 半实性结节病例,其影像部分似慢性炎、部分符合恶性特征。医生权衡后倾向浸润性腺癌,建议单孔胸腔镜楔形切除,或消炎后短期随访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