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本例患儿在早期诊断后即进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在明确急性坏死性脑病诊断后积极转入ICU给予呼吸支持,序贯抗病毒、抗感染、甲泼尼龙抗炎、丙种球蛋白免疫支持治疗,预后较好。
本文报道了一例4岁儿童异物气道梗阻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实施eFONA的病例。
对于听障医生而言,医学教育中的障碍主要在于环境与设备条件不足,而非能力与意愿不足。
44 岁男性因心绞痛入院,冠脉造影示右冠脉近端闭塞,开通并植入支架后出现心率血压骤降,抢救无效死亡。有家族心梗史,无基础疾病及吸烟史。
36 岁男性发现右肺下叶 3-5mm 结节 4 年,近 2 年影像稳定,混合密度、边界欠清伴空泡征。专家认为更可能为炎性,非早期肺癌,无需 3 个月复查,建议 9-12 个月随访。
45 岁男性因胸痛入院,诊断为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右冠脉近段闭塞。经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溶栓后血管再通,未植入支架,5 个月后复查通畅。
一例磨玻璃肺癌术后 5 年复发,原手术区域出现多发磨玻璃影并进展,考虑与气腔播散或切缘不足相关。强调亚肺叶切除切缘达标对降低复发风险的重要性。
患者女性,52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加重2个月入院。
41 岁女性因左颈部硬结伴疼痛就诊,检查示左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壁炎,考虑短暂颈动脉周围炎症综合征。经非甾体抗炎药治疗 7 个月,症状缓解,超声随访示病变改善。
55 岁男性突发胸闷胸痛,急诊造影示右冠脉及前降支闭塞。导丝通过后球囊扩张,远段显影不佳,考虑弥漫狭窄,抗栓后择期复查。
34 岁男性患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冠脉异常,采用超声引导下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介入治疗,手术成功,规避了传统金属封堵器风险。
34 岁男性右肺空腔性病灶 6 年,现转为实性结节,PET SUVmax 0.9。影像及随访显示无恶性进展特征,倾向慢性炎症,建议 9 个月复查,暂不手术。
患者左肺结节随访 3 年,2025 年 CT 示典型恶性特征,考虑微浸润或浸润性腺癌。行单孔胸腔镜楔形切除,病理证实,提示随访观察与精准手术的重要性。
本文报道6例处于青春期前的CHD术后患儿接受rhGH治疗的情况,并通过系统文献复习对治疗效果、随访经验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探讨。
对于早发糖尿病且伴随听力下降等多系统受累的患者,应高度怀疑MDM的可能性。乳酸运动试验可为MDM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而线粒体基因检测则是确诊该疾病的金标准。
49 岁男性因腰背疼痛伴右脚趾不自主运动就诊,结合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多节段椎间盘源性病变所致的下肢疼痛与活动脚趾综合征。经普瑞巴林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提示其在 PLMT 治疗中的价值。
DEK::AFF2基因融合被确认作为鼻旁窦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的一种新型致癌驱动,已被WHO确认为一种病理学上独立的肿瘤亚型。此类肿瘤因形态学上酷似鼻旁窦倒生乳头状瘤,极易误诊,造成诊断延误与治疗滞后。
患者左肺实性结节,有分叶、毛刺、血管征等肺癌影像特征,消炎后无好转,诊断为浸润性腺癌。结合指南,行楔形切除 + 淋巴结采样,提示实性结节需把握手术时机,优选微创术式。
66 岁男性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病史,现突发心前区不适,诊断为急性下壁侧壁 ST 段抬高型心梗。造影示 LCX 闭塞,经球囊扩张、溶栓等治疗,其未规律用药及复查或为诱因。
38岁女性因同房后阴道流血就诊,HPV18型阳性,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显示神经内分泌及HPV相关标志物阳性,恶性程度高,需综合治疗。
38 岁女性多发磨玻璃肺结节,左肺术后病理为浸润性腺癌,右肺结节随访中。结合指南,多原发肺癌手术应优先处理主病灶,保留肺功能,可分期手术,本例建议继续随访。
46 岁女性因急性下壁心梗入院,造影示冠脉中段闭塞,经球囊预扩张、溶栓及串联支架植入后恢复血流,1 周后行后扩及补植支架。针对血栓处理、无复流、支架选择等问题需结合术中情况优化策略。
6 岁男童接触水痘患者后发病,表现为皮疹、高热,伴白细胞升高、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2 型,合并水痘及多系统并发症,经综合治疗后好转。
今天由聊城市人民医院病理科韩琳医生为大家带来一例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的病例分享。
39 岁男性因广泛前壁心梗行急诊介入治疗,前降支开口闭塞处植入支架后半小时出现低血压、室颤,抢救无效死亡。可能死亡原因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支架内急性血栓等,需结合术中细节判断与手术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