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盘点:JACC四月第2期研究一览

Tags: 心血管   JACC      作者:MedSci原创 更新:2020-04-13

1. 对多发性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期进展

DOI: 10.1016/j.jacc.2020.02.026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然而,对多发性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不完全了解。本研究试图利用不同的无创影像技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期进展及其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本研究纳入分析了3514名PESA临床研究中的参与者(平均年龄45.7 ± 4.2岁,男性占63%),所有参与者接受二维血管超声检查(2DVUS),对腹主动脉、颈动脉、髂骨和股骨区域进行二维血管超声检查,以确定斑块的数量,利用3DVUS量化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体积,并于基线和2.8年后进行冠状动脉血钙评分(CACS)。最终,通过影像学手段在41.5%的参与者中检测到短期的(3年)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新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约占总进展的三分之一,2DVUS和3DVUS(分别为29.1%和16.6%)也比CACS(2.9%)更常见。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和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都是导致病情进展的因素,其中血脂异常是最强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41.5%)的健康中年男性和女性中检测到早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短期进展,且外周动脉超声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冠脉钙评分。

2. PCI术后5年女性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高

DOI: 10.1016/j.jacc.2020.01.056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与性别相关的预后研究报道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PCI术后5年心血管结局的性别相关风险。本研究收集了21个随机PCI试验的患者数据,并评估了5年内性别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脏死亡、心肌梗死或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管重建[ID-TLR])及其单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最终,共纳入分析了32877名患者,女性占27.8%。与男性相比,女性年龄更大,体重指数更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更高,手术或经皮血管重建的发生率更低。通过血管造影核心实验室分析,女性病变具有更小的病变血管直径和更短的病变长度。术后5年,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MACE、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和ID-TLR的风险更高。多变量分析发现,女性是MACE和ID-TLR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但不是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冠脉介入术后5年的女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要高于男性。

3. 心衰伴保留型射血分数患者的收缩压管理

DOI: 10.1016/j.jacc.2020.02.009

 

指南建议对于心衰伴保留型射血分数(HFpEF)患者收缩压(SBP)的控制目标应<130mmHg。本研究旨在确定最佳的收缩压,以及sacubitril /缬沙坦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是否与血压降低有关,尤其是在从sacubitril /缬沙坦中获益更大的女性中。本研究纳入分析了4795名患者(平均年龄73 ± 8岁,女性占52%),主要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和总体心衰住院率。经过多变量调整后,基线和平均收缩压达到120至129mmHg患者的风险最低。4周时,与缬沙坦相比,sacubitril /缬沙坦可以进一步降低收缩压5.2mmHg(95%可信区间:4.4-6.0),且不受基线SBP的影响。然而,sacubitril /缬沙坦的降压效果在女性中更为明显,SBP的变化与NT-proBNP的变化直接相关(p<0.001),而与KCCQ-OSS无关(p=0.40)。另外,sacubitril /缬沙坦与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性没有受基线SB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心衰伴保留型射血分数患者,基线和平均收缩压达到120至129mmHg患者的预后风险最低,且基线SBP水平不影响sacubitril /缬沙坦的降压效果。

4.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可以预测瓣膜性心脏病的死亡风险

DOI: 10.1016/j.jacc.2020.02.031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可反映瓣膜性心脏病(VHD)患者的早期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NT-proBNP与老年VHD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本研究共纳入分析了5983名老年(年龄>60岁)中重度VHD患者,并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和NT-proBNP检测,经过1年的随访,有561名(9.4%)患者死亡,除了二尖瓣狭窄外,不同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死亡率(p<0.001)随着NT-proBNP比值的增大,相对危险性也呈单调增加。较高的NT-proBNP比值与患者的死亡率呈独立相关性(p<0.001)。不同VHD亚型的死亡风险增高均与NT-proBNP比值升高相关,其中主动脉瓣狭窄的相关性最强。在包含传统危险因素的预测算法中加入NT-proBNP比率可以改进患者预后的预测。研究结果显示,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可以预测瓣膜性心脏病的死亡风险。

5. 抗凝治疗可以改善左室血栓患者预后

DOI: 10.1016/j.jacc.2020.01.057

 

目前,对于左室血栓(LVT)的预后和治疗管理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序贯成像量化抗凝治疗对LVT演变的影响,并确定LVT回归对血栓栓塞、出血和死亡率的影响。本研究纳入分析了159名确诊为LVT的患者,有48.4%的患者接受维生素K治疗,27.7%的患者接受肠外肝素治疗,22.6%的患者接受直接口服抗凝药治疗。有67.9%的患者接受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经过平均103天时间的随访,121名患者的LVT面积有所减少,99名患者的LVT完全减退。LVT回归的独立相关因素是非缺血性心肌病和较小的基线血栓面积。经过平均632天时间的随访,MACE的发生率为37.1%,死亡率为18.9%,卒中发生率13.3%,大出血发生率为13.2%。总LVT回归的患者死亡率降低,而持续LVT患者的主要出血风险增加。研究结果显示,左室血栓会引起较高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死亡率,不同抗凝方案与LVT减退与死亡率降低相关。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