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Brentuximab Vedotin在霍奇金淋巴瘤中疗效显著,联合免疫治疗将带来更大突破

Tags: Brentuximab   vedotin   霍奇金淋巴瘤   疗效   免疫治疗      作者:佚名 更新:2019-06-23

第15届国际淋巴瘤大会(ICML)在瑞士·卢加诺隆重召开。作为世界性淋巴瘤学术盛会,ICML汇聚了全球最顶级的淋巴瘤专家及学者。霍奇金淋巴瘤(HL)领域,本次ICML报道了多项最新研究结果。针对HL相关话题以及CD30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以下简称“BV”)在HL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介绍,详情如下。

马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CSCO抗白血病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CSCO抗淋巴瘤联盟前任主席。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着40余部, 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晚期经典型HL的治疗现状

马军教授:在中国,经典型HL占所有淋巴瘤患者的8%左右,略低于欧美国家。然而,我国经典型HL患者在确诊时大部分处于晚期阶段(即≥III期),对于晚期经典型HL患者的治疗,既往最常应用ABVD、MOPP及BECOPP等标准方案,例如ABVD方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等。但近年来,博来霉素在中国生产越发困难,其导致的肺毒性也比较严重,并且在年轻经典型HL患者中引发的二次肿瘤发生率也令人堪忧。基于以上问题,经典型HL目前的化疗方案中更倾向于去除博来霉素,并且也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

BV联合AVD方案治疗晚期经典型HL,3年PFS超过83%

马军教授:经典型HL的新药进展较为迅速,2011年美国FDA率先批准CD30单抗与抗微管蛋白药物MMAE的偶联物BV用于复发/难治经典型HL及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治疗,BV在复发/难治经典型HL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激动的疗效。近年来,BV联合AVD方案在经典型HL一线治疗中取得了不俗的疗效。本次ICML会议上更新的3期ECHELON-1研究结果显示,对于III或IV期经典型HL患者而言,BV与多柔比星、长春碱和达卡巴嗪组成的A+AVD方案在改善无进展生存(PFS)方面优于ABVD方案,3年PFS分别为83.1%(A+AVD)vs 76%(ABVD)。这显示了A+AVD方案比ABVD方案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并且该方案去除了博来霉素,明显降低了肺毒性及二次肿瘤的发生率。

此外,对于复发/难治的高危患者或PD-1抑制剂耐药的复发/难治性经典型HL患者而言,BV联合PD-1抑制剂亦可获得非常好的缓解。 美国的Owen教授将公布相关研究的具体结果,研究显示BV联合PD-1抑制剂在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具有非常显着的疗效。

因此,除了在HL中具有显着的疗效之外,BV目前已扩展应用于PTCL、NK/T细胞淋巴瘤等多个疾病领域,并且BV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我们期待BV为更多淋巴瘤患者带来更佳的长期生存。

BV在经典型HL中应用前景广阔,联合免疫治疗能进一步提升疗效

马军教授:BV在经典型HL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极为广泛。尽管目前PD-1/PD-L1抑制剂已作为复发/难治经典型HL的主要治疗药物,但对于初治经典型HL患者而言,PD-1/PD-L1抑制剂尚未获批,而BV目前已经进入经典型HL患者的一线治疗,并且BV联合化疗方案可进一步提高客观缓解率(ORR)。对于复发/难治经典型HL患者而言,现有研究表明,BV联合AVD方案在晚期经典型HL患者中显示出不错的疗效。而随着PD-1/PD-L1抑制剂的出现及进入经典型HL的二线治疗,BV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肯定要优于BV联合AVD方案,并且此联合方案为非化疗方案(chemo-free),毒副作用相对更小。目前,Owen教授正在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其结果预计在明后年公布,值得期待。需要指出的是,BV即将在中国上市,其应用前景在HL、PTCL等血液肿瘤非常广阔,并且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方案可能是未来治疗的一个方向。

来源: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