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精神病,治疗有讲究

Tags: 精神病   治疗      作者:梁洁 更新:2017-05-17

“什么时候能好?”这是北京安定医院第八病区主任姜涛被患者家属问的最多的问题。“这些患者如果能够被社会接纳,做份轻松的工作,对其长期恢复非常有利。”姜涛主任说。

精神分裂症要及时入院

门诊现场:一位20岁左右的男性在物理课上将老师打伤,当时老师正讲到红外线和紫外线对飞机有干扰作用,而该男性亲属为飞行员。经沟通诊断,该男性患有精神分裂症。

姜涛:这位患者的思维逻辑关系混乱,各形式的演绎推理都不成立,根据课上的内容莫名地就得出了结论,然后做出了过激的行为。

这恰好是精神分裂症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思维逻辑混乱,思维联想出现问题,同时还伴有一些原发性的妄想。此外,出现幻觉也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涉及到一些与感官相关的真幻觉例如幻听、患嗅等,以及在大脑中反复出现的假性幻觉。

临床上遇到的有过激行为患者,10%~30%肇事肇祸都受幻觉妄想症状的影响,这种情况要立即住院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

误诊率较高

门诊现场:一名年轻男性曾有过多次出于“打抱不平”的心态而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的经历,最近一次是与交通协管员发生冲突,情绪极度失控后被送进了精神科急诊。

姜涛:这位患者是双相情感障碍出现“躁狂相”,患者在发病时攻击性非常强爱惹是生非,“抑郁相”的显露正相反,情绪低落,所有的兴趣爱好都缺失,行动和思维都变得特别缓慢。

目前国内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误诊率大约在35%~55%,抑郁和狂躁混合的特征还需医生靠经验来把握。治疗上也比精神分裂症更复杂。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患者就诊时首先表现出抑郁相,但其躁狂相也许会延迟多年后再出现。如果通过正确用药等治疗手段把双相病情给稳定住,患者就能够保持住较为完善的社会功能,正常融入社会。

抑郁症

别不当回事儿

门诊现场:一位从前特别喜欢打麻将的退休阿姨走进了诊室,闷闷不乐地对医生说自己对好多事提不起兴趣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打麻将也觉得没意思。

姜涛:这位阿姨是典型的抑郁症症状,所有的快乐体验都没有、以前感觉快乐的事再也感受不到快乐了……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就足够诊断为抑郁症了。抑郁症患者都有一张眉头紧锁的“苦瓜脸”。

抑郁症的治疗是根据基因的特质来决定的。轻度的抑郁症不需要用药,通过心理治疗和体育锻炼就能恢复。中度以上的抑郁症就必须要用药了,新型的抗抑郁药品副作用很小。

目前在中国抑郁症大约有8000万人,但是这8000万中就诊的不到10%。如果家属发现患者不对劲,或患者自己觉得难受,一定要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帮助。

强迫症

难回归社会

门诊现场:一位患者认为自己感染了HIV艾滋病毒,跑遍了北京城的各大医院检查身体,所有得结果都显示没有感染。他明明知道到自己没有得这个病,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反复检查。

姜涛:这是位强迫症患者,纠结反复一件事,这样重复进行并且很难消除这种习惯。

强迫症是很重的疾病,现在独立出来和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能够平起平坐。人们经常戏说的处女座“强迫症”和我们现在治疗的强迫症根本就不能够相提并论。

强迫症患者生活工作的效率会很低,严重影响自身的社会功能。但是治愈却难,通常一件事情治好又会有下一件事重复。由于大多患强迫症的人性格中本来就有强迫、极致追求完美的因素,所以治愈后也很难融入社会。

门诊见闻

采访这天下午是姜涛主任所负责病区的探视开放日,记者提前到达了探视开放区。随着探视人员的到来,你一言我一语也让这30平方米的区域热闹起来。

此时正是下午一点,姜涛主任匆匆吃过午饭后小跑过来出现在病区。“今天家属都来探视,会有很多人来问问题。”姜涛主任对记者说。

姜涛主任1992年进入北京安定医院工作,到今年已经有25年了。在这20多年中,就诊的人群在诊断沟通时的变化很大。“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有很多因为文革、下岗这些原因诱发精神类疾病的。但现在再听患者介绍自己的病理体验,开始与网络、电子产品、游戏等相关了。”外界大环境在变,影响疾病发展。

抑郁症患者也越来越多,前去就诊的患者中来自IT、财会等行业的人群居高不下。受到疾病的影响,适应不了当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在痛苦里挣扎。

转过身,姜涛主任走上前询问其中的一位患者:“最近感觉怎么样?”

“还可以,就是还能感觉到幻听。”

“行,别着急,继续配合治疗,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姜涛主任干脆利落地回答。

在探视区停留片刻后,姜涛主任将记者带到了办公区域。出于对患者的隐私保护,姜涛主任要求我们采访记录所携带的摄影器材不出现在患者和家属面前。

记者手记

姜涛主任说:“人的大脑中有100亿个脑细胞,宇宙也有100亿颗星星,但目前人类对大脑的了解,还远不如对宇宙星球的了解。”因此我们对于精神类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还是很难把握。虽然如此,但是别惧怕和抗拒,特别是遇到压力时。

谁都有工作上压力大的时候,医生也是人也有情绪,特别是精神科医生,每天面对精神类疾病,如何调剂自己更是一门艺术。“我们精神科大夫最主要的就是要避免情绪污染,毕竟每天要接触这些病,那你不得走出来么?”姜涛主任说。“遇到压力出去走走,听听音乐,和朋友吃吃饭聊聊天,不愉快也就没了。”


来源:健康时报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