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曾益新院士:失去人文的医学没有灵魂

Tags: 曾益新   人文   医学      作者:沈媛巧 更新:2019-06-10

来源:健康界 作者:沈媛巧

一般而言,随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医学能更好地帮助医务工作者为患者减轻病痛,医患之间关系将更加融洽。

然而,事实却并不乐观。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我们在医疗工作和卫生事业发展中,运用医学人文的规范和引领不够,没有发挥它的主体作用。”在9月8日召开的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指出,当前频发的医患纠纷、医患矛盾与医疗缺乏人文关怀不无关系。

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

医学人文是什么?开展医学人文能干什么?没有标准,却有共识

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曾说:人文精神是医疗事业的灵魂,而技术是躯干;郎景和院士说:没有人文精神的科技是破坏力,医疗技术尤其如此……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

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医学是一门充满了人文精神的科学,除了具有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以外,还在于它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它既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因此,医学比其它任何科学都更强调人文关怀,这要求医学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

这与张雁灵的观点一致。在他看来,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它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不是单纯的技术,伴随它同时产生的是对患者的同情和照顾,是人道主义的关怀。

“医疗技术与医学人文融合在一起,才构成完美的医疗服务。”张雁灵坚信。

事实上,医学科学是求真,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医学人文是求善,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

与公众生命息息相关,注定了医疗从来都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作为人类治愈病痛的主要手段,医学自然离不开人文精神,离不开人性修养。

“如果医学科学技术里缺少了善良,缺少了灵魂,要么对人类毫无价值,要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张雁灵如是说。

如何加强医学人文建设

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医务人员健康成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抽去了人文精神,医学就失去了灵魂。

早在20世纪末,医学界就认识到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医学模式应当,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是,目前看这一转变尚未完全真正实现。

如何真正实现医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张雁灵指出,要想医务工作者贞诚地关爱和尊重患者,自觉地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医务人员的向善情感。“医务人员也需要‘信任’,也怀有‘希望’,也渴望‘关爱’。”

“这是医院管理者的责任。”张雁灵强调,各级卫生行政管理者需要重视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医务人员能够充满热情地、心无旁骛地投入为患者服务当中。

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年轻医师

行医是高尚的职业。古语云,“至善至乐,莫过于救人一命”“凡大医治病,必当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直接影响群众就医体验和改革“获得感”。

曾益新坦言,当前一些医患沟通上的问题甚至医患矛盾的发生,与有的医务人员人文素养不足也有关系。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医德尤为重要。在医德培养上,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曾益新指出,加强医学人文建设,要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将人文教育和医德培养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无负司命之责”的职业思想。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

要让医疗服务充满人性的温度,医务人员对患者有一颗关爱的心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在要求医务人员去关爱患者之前,首先要让医务人员得到关爱,因为得到关爱的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去关爱患者。

事与愿违的是,在传统管理观点的主导下,大部分医院管理者把医务人员设想为约束与被约束、控制与被控制、监督与被监督的紧张对立的关系,医务人员缺少应有的关怀和价值认同感。

“这种管理观念要尽快摒弃!”曾益新强调,医院管理者应该为医务人员搭建发展平台,让其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人文建设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大医”始于心诚,而成于精湛。

医学知识与技能掌握得再好,如果对患者没有爱心,不会去关心患者,不懂得患者的心理,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

曾益新深切体会到,要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就要切实改变“见病不见人”的单纯技术服务观念,让医疗技术能更好地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主要方式有三:

诊疗方式上,了解病人的心理与情绪,重视与病人的沟通,要使医学实践从单纯寻求药物、手术的治疗转向追求治疗安全、持续有效的生命质量;

在服务流程的设计上,则要多为患者就医着想,尽可能地方便、优质、高效、温馨;

在具体的诊疗动作和沟通语言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要礼貌周全,服饰穿着整洁、得体,再如听诊前先把听诊器捂热,问诊语言尽可能态度和蔼等等。

“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关怀,使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人格的尊严。”曾益新说。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