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LANCET子刊:二甲双胍可改善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的“满月脸”

Tags: 二甲双胍   激素治疗      作者:MedSci 更新:2020-03-22

满月脸(full moon face)特征性的面部肥胖,即脸似满月,是脸部脂肪堆积的结果。通常表明异常的或过度的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腺瘤、癌瘤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所引起的皮质醇增多症。典型表现包括:面部圆润、水肿,双颏、上唇突出,锁骨上窝处饱满。内源性的器质病变引起的库欣综合征,可采取手术治疗、外科治疗和抑制皮质醇分泌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造成的满月脸,应逐渐减量激素的使用,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某些患者因疾病原因不得不长期接受激素治疗,而长期过量的糖皮质激素暴露可导致患者出现独特的躯干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血液高凝状态、脂肪肝、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和其他并发症等。

近期发表于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杂志的一项2期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在保留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同时,具有改善由于长期使用激素而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的潜力。本项研究共分析了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40名参与者,其中19人每天接受二甲双胍(850mg)联合治疗,21名接受安慰剂治疗,药物干预共计12周。

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概念验证的2期临床试验,涉及英国的四家医院。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年龄在18至75岁之间,并接受持续泼尼松龙治疗(≥20毫克/天,≥4周,并在随后的12周内≥10 mg /天,或累积剂量相当)。根据年龄和BMI分层随机,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配(1:1)到二甲双胍或安慰剂组中。以递增剂量口服二甲双胍和安慰剂12周:前5天每天850 mg /天,接下来5天每天两次850 mg,随后每天3次850 mg。主要终点是通过CT评估的12周内内脏与皮下脂肪面积比的组间差异。次要终点包括12周内代谢,骨骼,心血管和炎症参数的变化。

研究结果发现,在2012年7月17日至2014年1月14日之间,对849例患者进行了评估,其中53例被随机分配接受二甲双胍(n = 26)或安慰剂(n = 27)治疗12周。二甲双胍组的19例患者和安慰剂组的21例符合主要结果分析的条件。两组均接受了相似的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二甲双胍组为1860 mg泼尼松龙当量[IQR 1060-2810],而安慰剂组为1770 mg [1020-2356]); p = 0·76)。两组的内脏与皮下脂肪面积比没有变化(0·11,95%CI -0·02至0·24; p = 0·09),但是二甲双胍组的患者与安慰剂组相比皮下脂肪(-3835 mm2,95%CI -6781至-888; p = 0·01)。与安慰剂组相比,二甲双胍组观察到脂质,肝脏和骨骼代谢指标的改善。此外,二甲双胍组的患者纤维蛋白溶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炎性参数以及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均得到改善。肺炎的发生频率(二甲双胍组1例,安慰剂组7例; p = 0·01),中重度感染的总体发生率(2例vs 11; p = 0·001)和全因二甲双胍组因不良事件而住院的人数(1比9; p = 0·001)低于安慰剂组。与安慰剂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患者的腹泻事件更多(18例vs. 8; p = 0·01)。

虽然两组内脏-皮下脂肪比例无显著差异,但二甲双胍组“满月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带来改善呼吸困难、减少肺炎发作、降低中-重度感染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导致住院、增加骨密度以及改善多项代谢指标方面等多种获益。本项研究预示着二甲双胍可用于改善此类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并为进一步探究二甲双胍与糖皮质激素的联合使用打下了基础。

原始出处:

Pernicova I, Kelly S, Ajodha S, Sahdev A, Bestwick JP, Gabrovska P, Akanle O, Ajjan R, Kola B, Stadler M, Fraser W, Christ-Crain M, Grossman AB, Pitzalis C, Korbonits M.Metformin to reduce metabolic complications and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on systemic glucocorticoid therap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roof-of-concept, phase 2 tri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0 Apr;8(4):278-291. doi: 10.1016/S2213-8587(20)30021-8.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