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OCC 2020:苏晞: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整体管理的目标和决策

Tags: 心房颤动   OCC 2020   苏晞      作者:门诊新视野 更新:2020-06-02

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历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房颤患者经过有效的抗栓管理后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不同情况下的房颤患者的抗栓策略有所不同,面对纷繁复杂的临床病例,如何选择和调整策略是所有临床医师面对的共同挑战。2020年5月29日,在“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0)”血栓相关疾病专场上,来自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苏晞教授从多角度分析,围绕房颤患者的抗栓决策进行了详细阐述。

房颤患者血栓管理的重要性

有临床数据显示,卒中在我国疾病死亡原因中占首位,而近50%心源性卒中的发生由房颤导致。大量循证研究证明,与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相关卒中临床预后更差,严重残疾、死亡率、复发率都会显著增加。为此,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中,将房颤患者的防控与管理也纳入其中,并建议房颤患者需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目前房颤患者的长期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1.房颤患者的早期诊断严重不足,仍存在无症状、未去医院就诊的房颤患者;2.很多房颤患者没有接受规范的抗凝治疗;3.房颤治疗的新兴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该如何选择?4.临床结局的多样化,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一致性?5.亚洲地区高龄患者的房颤发生率高于北美国家,如何降低?6. 如何控制中国卒中患者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面临上述存在的问题,临床实践中做好房颤患者血栓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房颤患者血栓整体管理概览

临床实践中房颤患者管理有四大支柱,分别为:节律控制、心率控制、抗凝治疗、生活方式和风险因素管理。其中抗凝治疗是核心,而抗凝治疗的目的即预防血栓。早期大部分的房颤患者会选择华法林,但华法林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出血风险、频繁监测INR值、长期随访和管理不规范等。随之兴起的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临床应用解决了华法林固有的局限性,尤其是为亚洲地区的患者带了显著的获益。大量循证证据表明,亚裔人群接受NOAC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欧美人群),出血发生率更低。
中国房颤中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国内NOAC的使用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一项发表于LANCET的研究显示,与华法林相比,NOAC可降低卒中/全身性栓塞风险19%,其中达比加群和阿哌沙班显著降低大出血风险。其他研究数据也表明,使用NOAC的房颤患者系统性栓塞和卒中风险都有所降低,出血性事件明显低于华法林,今后NOAC在临床上应有更多的适应证。

欧美指南也对房颤患者NOAC的临床应用都有所推荐。2016年欧洲房颤指南明确指出:CHA2DA2-VASc评分≥2分的患者优先选择NOAC。2019年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也明确推荐,对NOAC适用的房颤患者(除外中到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机械心脏瓣膜),与华法林相比更推荐使用NOAC(Ⅰ类推荐,A级证据);除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心脏机械瓣膜之外的房颤患者,如果使用华法林但不能保持治疗窗的INR值,建议使用NOAC(Ⅰ类推荐,C-EO级证据)。

不同情况下房颤患者血栓预防结果

房颤射频消融患者
对于进一步控制节律的房颤患者(尤其阵发性房颤患者),国外指南推荐进行导管消融术是合理的。目前导管消融手术在节律管理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在减少卒中发生率方面仍缺乏有力证据。2017年HRS房颤消融共识推荐接受消融术的房颤患者仍需接受抗凝治疗:推荐房颤消融术后使用华法林或一种NOAC进行全身抗凝治疗(Ⅰ类推荐,C-EO级证据);房颤消融术后是否延长全身抗凝(>2个月)取决于患者的卒中风险,而不是消融手术的成败(Ⅰ类推荐,C-EO级证据)。
房颤行PCI患者
在PCI手术期间和术后,房颤患者的抗栓管理必须权衡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大型RCT研究证明:与三联治疗(VKA+DAPT)相比,NOAC双联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AF-PCI患者的临床结局。其中达比加群110/150 mm双联治疗、阿哌沙班双联治疗能更好降低大出血风险。

接受PCI治疗的房颤患者需接受口服抗凝药联合DAPT的三联抗栓治疗,以降低心源性血栓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风险。对此,北美和欧洲的专家共识有不同的推荐(图1)。北美专家共识推荐,房颤行PCI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三联治疗(OAC+DAPT)1个月后可转为双联治疗(OAC+SAPT)12个月;房颤行PCI术后高出血风险患者双联治疗(OAC+SAPT)6个月后转为口服抗凝药;欧美专家共识推荐房颤行PCI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三联治疗延长至6个月;房颤行PCI术后极高出血风险患者可双联治疗至12个月。


图1. 北美和欧洲专家共识推荐


房颤行左心耳封堵术患者

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预防房颤卒中的有效方法。2016年ESC和2019年ACC/AHA房颤管理指南均推荐:有长期口服抗凝药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左心耳封堵术(Ⅱb,B)。LAAC术后有抗凝治疗的阶段,但目前暂无统一的方案,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出血和栓塞风险再来判定。

总  结

卒中已成为我国疾病死亡的首位病因,房颤的血栓管理至关重要。抗凝是房颤患者血栓管理中的重要治疗策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NOAC的抗凝疗效优于传统的华法林。但临床医师在面对不同情形下的房颤患者,仍应根据血栓形成特点和风险进行血栓管理。

来源:《门诊》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