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很常见且呈增加趋势。在德国从2009年-2019年,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上升了24%。根据骨折形态进行手术是全或半关节置换术或髓内钉。术后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30%。隐性失血量最早由Sehat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后提出。有数据显示,计划的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的总失血量比预期高出100%(膝关节)/30%(髋关节)。对股骨骨折后失血的研究较少。骨折本身以及随后的手术可导致大量失血和贫血,从而延长术后恢复时间。
先前的研究表明,实际失血量远高于术中观察到的量。严重失血可导致贫血和低血容量,并可加重心脏合并症或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症状。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承认这些类型的骨折是特别容易受到这些失血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抗凝剂,进一步增加了失血的风险。
很少有研究调查股骨近端骨折后的失血量,以区分骨折形态和其他危险因素,如抗凝血剂。我们的目的是比较股骨近端骨折的所有骨折类型及其手术方法,区分使用和不使用抗凝剂的患者,试图确定危险因素,并能够根据计划的手术和潜在的合并症及早识别易感患者。
材料与方法: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某一级创伤中心接受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1478例患者。评估患者资料、手术程序、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收集血红蛋白和输血率等实验室数据。采用Mercuriali公式计算总失血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骨折和抗凝剂的标准治疗方案
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出血量根据抗凝治疗
血红蛋白水平依赖于骨折形态和抗凝治疗
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出血量的影响因素(线性回归)
失血依赖于骨折形态和抗凝治疗
结果:共纳入1478例患者,主要为女性,平均年龄79.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67例,股骨粗隆后骨折70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107例。近50%的患者接受了抗凝剂或抗血小板治疗。入院时平均血红蛋白12.1 g/l。线性回归证明骨折形态、年龄、BMI、住院死亡率和抗凝剂使用对术后出血量有重要影响。股骨颈骨折失血量为1227.5 ml (SD为740.4 ml),股骨粗隆下骨折失血量为1474.2 ml (SD为830 ml),股骨粗隆下骨折失血量为1902.2 ml (SD为1058 ml)。
结论:隐性失血量被低估。抗凝剂使用、骨折类型、性别和BMI影响总失血量。应密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48小时内死亡率没有增加,因此应给予足够的时间降低抗凝血水平并安全进行手术。
文献来源:
Fenwick A, Pfann M, Mayr J,Anticoagulants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otal blood loss after proximal femur fractures.Eur J Trauma Emerg Surg 2023 Feb;49(1)
JAMA:意外!近期使用NOACs与rt-PA治疗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颅内出血无关!
0 2022-03-03 点击查看
Eur Heart J:Ciraparantag能逆转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的抗凝血活性
0 2022-05-04 点击查看
Lancet:假如一种抗凝剂,只抗栓,不出血?
0 2022-05-11 点击查看
ALP<1,检验科做对了吗?
0 2022-06-26 点击查看
Stroke:遗传风险评分可改善抗凝血相关脑内出血的风险分层
0 2023-02-15 点击查看
Acta Odontol Scand:接受口服抗凝剂或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接受种植修复出血的风险
0 2023-03-16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