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为啥取消成人普通门诊输液在陕西有阻力?

Tags: 成人普通门诊输液   陕西      作者:医观者 更新:2019-01-13

吉林省11家省市县级医院取消了成人普通门诊输液。这本不该引人注意的消息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为什么说本不该受关注,医观者知道,禁止门诊输液甚至取消门诊输液近几年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且湖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河南、四川、广东、福建、云南、湖北、乌鲁木齐市等地方在此之前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那么,为什么这次“吉林省取消成人普通门诊输液”的事情又被关注呢。医观者认为还有部分地方没有采取相应的政策,门诊输液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所以会再次引发关注,比如从陕西当地都市报《华商报》1月11日的一则报道就可见一斑。

据报道,取消成人普通门诊输液在陕西大医院推广有阻力。到底有什么阻力?

医观者通读了相关报道,总结出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陕西目前没有推广实施具体方案,二是医生被家长“绑架”不得已而为之。

很多业内人士都知道,取消门诊输液,主要是为了遏制滥用抗生素现象,同时逐步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基层首诊,有效降低患者就诊费用,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当下很多医院也推行“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而且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陆续禁止门诊输液。

然而在陕西,截至目前省、市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并没有强制推广的政策性文件,或者压根儿连推广取消成人普通门诊输液的具体方案都没有。

所以,目前在陕西取消门诊输液或许只能靠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来自我约束。

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因为医生会被家长“绑架”。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但不少人误认为:输液能让病好得更快,还可以补充营养,多输没有坏处。也有一些家长孩子生病后,觉得服药麻烦,输液方便好得快,然后就选择输液。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利益驱动”……(此处省略N多字)

据报道显示:陕西西安的一些大医院也曾积极尝试,作出过努力,但推行阻力很大,很多病人不答应,这是造成这一举措在西安甚至在陕西推广比较困难难的非医疗因素。

“大家都知道输液比服药见效快,很多医生实际上是被家长所‘绑架’,比如说冬天儿童感冒比较多,心急的家长都等不起,家长要求静脉输液,这样见效快……”报道称,这是中国的国情现实决定的,医生也很无奈,“尤其是夜里的急诊,偌大的诊室里,一个医生被一群吵吵的家长包围着,大家的情绪都很急躁,医生还要满足患者知情选择权,所以只能被动地选择输液。”

无论是利益驱动还是被迫选择,或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患者或家属能够认识到这样做是有问题的,是不对的,是有危害的。

专家介绍,输液过敏反应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尤其以免疫系统和肝肾功能不成熟的儿童更多见。输液过敏反应分速发和迟发两种,一旦没能及时发现抢救,就可能出现死亡等严重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液8瓶,远高于国际上每人2.5瓶至3.3瓶的平均水平。相当于我过每10个门诊患者中有3人被输液,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据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给药途径中,58.7%来自静脉注射。

有统计显示,输液过敏反应50%-70%来自抗生素,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消炎药。

可怕不?输液的危害远不止这些。

过度输液还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耐药性,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到达无药可用的地步。

当然,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正如报道中所说:取消成人普通门诊输液不等于停止对患者输液。对于病情危重患者,符合急诊就诊指征的,可前往急诊治疗;患者病情相对平稳,可由门诊医生开具处方建议到社区门诊输液。

没错,事情不是绝对的,也不能全盘否定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

这样做只是告知患者,并不是什么病都要输液。

所以,作为医生,应该严格自律,遵守职业道德,不轻易妥协于患者的不正当要求。

作为患者或家属,不要误认为输液可以解决一切,也不要为难医生,“绑架”医生做出他本不想和不该做的决定。

良好的就医环境需要医生和患者甚至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鼓励医疗资源回归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更希望携起手来杜绝输液成为“最简单快捷”的首选给药方式和治疗常态。

与此同时,医观者更希望每一位有就医需求的人知道,小病输液,百害而无一利,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

如此,便好。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