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震撼!“烫伤去医院,发现县里的主任医师连省三甲的小主治都不如!”患者惊呼:滤镜碎了!职称那么高,病都不会看!职称和医术有关吗?

Tags:    作者:网络 更新:2024-06-13

孩子烫伤去看病

一个要植皮,一个不需要

发现县里的主任医师连省三甲的小主治都不如

6月4日,陕西一名妈妈在贴吧分享了近期自家孩子烫伤去看病的治疗经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她表示:“事发在劳动节放假前,我在高压锅里炖了乌鸡汤,倒了两碗放在桌子上,我家儿子心急,还不等我端给他们,他就拉着妹妹跑去了厨房,可能是碗太烫了,妹妹又太矮,正好在他胳膊下面,他在端碗的过程中一下子撒开了手,滚烫的乌鸡汤就这么淋到了妹妹的耳朵和肩膀上,好在没怎么碰到脸万幸!妹妹随即大哭,我当时看到都吓傻了,赶紧扒掉娃的衣服,用凉水冲了冲,可烫伤的地方还是起了水泡,通红一片,后来水泡还被我不小心给弄破了。

“娃烫伤后,叫了一个亲戚带着我们娘俩去了县城的医院,好像刚刚被评为三级医院。看病的是个主任医生,50多岁,刚见到我女儿的肩膀,嘴里就说严重,我说咋严重了,他说都秃噜皮了,还不严重吗,要住院!于是我立刻办了住院。住院第一天,看病的主任一次也没来病房看过,只是让护士来送药,我负责给娃抹药,我以为抹抹药就能好,第二天这个主任医生突然跟我说,孩子烫伤十分严重,要植皮!我被吓到了,问需要多少钱,他说需要一两万,我简直不敢相信,只是被汤水烫出了水泡,竟然要植皮?”

“随后,问了亲戚一些情况,我要求转院去西安的大医院治病,但是主任不给开转院证明,还说这样的烫伤就是到北京采取的治疗也都一样,都得植皮。我也不管开不开转院证明了,带着孩子就去了西安,到了西安的大三甲,接诊的是一个30来岁的女医生,是个小主治,态度非常好,问的非常详细,一边看病历,一边检查娃的伤口,还做了各种体格检查,感觉程序很严谨,做法很规范。我一直在问她要不要植皮,看完后,这个小主治一句话就让我很安心:这怎么会需要植皮呢?不需要!比这严重的多的是,都没有植皮的,像万古霉素一些药细心用起来就是了,别担心……

结局真的令人感慨,据家长介绍,娃娃在省城大三甲住了十来天后,烫伤部位就很顺利地愈合了,并没有进行所谓的植皮手术,而且报销后连一万都不到。

经过这件事,这名家长感慨道:“在县城看病的医生是个主任医师,资格老,经验多,要求植皮,还得花一两万,但是转院去了省城大三甲,接诊的是个年轻的小医生,人家都没提植皮这事,就只是抹了几个药,挂了水,病就这么好了。真是很生气,县里面的主任医师连省城医院的小主治都不如!真是颠覆三观,滤镜碎了一地,以后别指望我再去县城医院……”

职称能代表看病水平吗?

64.9%医生认为不能反映临床能力

天啊,一个是县城里的主任医师,一个是大三甲里的小主治,你现在告诉我说资格更老的主任医师连小主治都不如,这话令人感到震惊,多少有些颠覆认知。因为我们作为普通人,看病就喜欢找职称高的医生,如果一个主任和一个主治在我们面前,那肯定毫不犹豫找主任。

可事实情况确实显示大三甲的小主治能力更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个话题火了之后,6月6日,福建一名自媒体博主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其表示:“一个医生的医术到底如何呢?在县级一类的医院,我不太相信什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职称。因为在这些医院里,有许多‘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的名号都是熬资历获得的,据说到了一定年限,写个论文什么的就可以获得这种职称,而且论文特别水,这种医术的含金量怎么能与大地方、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相比呢?!像有些大三甲的医生,即使职称不高,哪怕是个住院总、小主治,但他们见识的病例多,什么罕见类型的都见过,处理起来也比县城的医生有经验,你不得不服!

图片

真的唏嘘,不可否认,现在医生的职称,特别是基层医院的职称,真的已经和医生的看病能力不太紧密相关了。

安徽一名县级医院的内科医生就表示:“疫情以来,我们科室多了很多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并不是说他们的看病能力在疫情这几年就突飞猛进了,而是因为抗疫一线的人员可以破格晋升职称。很滑稽,难道通过一次冲在前线的抗疫就能使医生的技术水平、诊疗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肉眼可见的提高吗?

现如今,即使在同一家医院,一些初级职称的硕士生、博士生,无论眼界和思维方法,都比一些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更开阔,尤其是基层医院。

事实上,我们某些高级职称的医生已经固步自封了,对于一些新科技、新技术、新进展,基本上选择视而不见,对一些新观点、新理论、新思维接受度相当差。这是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储备相对实在太少了,这是时代的局限。要知道,现代医学的新进展都需要有相当雄厚的基础知识储备,而知识的储备又需要更新换代诸如物理学、生物化学、流体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知识黑洞。

而且,现在的新知识大都是用英文写的,这就让一些高职称的老主任犯了难。一篇指南,即使已经被翻译过来,上面也有很多英文缩写,几个大写字母就代表一种疾病或者是一个症状,整个指南通篇全都是这种情况,一个英语不好的本科生读起来都费劲,你让那些学历不怎么高的老主任们怎么读?怎么学?

图片

像这样的前沿文献,不懂英语真的很麻烦

 

在一份调查中,问及“职称到底能不能代表医生的临床水平?”超过500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投票,其中64.9%的医生认为职称等级不能反映医生自身真实的水平,他们认为临床水平要靠长时间在临床上摸爬滚打练出来的,而职称的晋升,只不过就是为了事业单位体制内的管理而不得已为之,多数人职称晋升是为了提高待遇。以目前国内医生的晋升机制,是很难真实反映医生临床业务水平的。

图片

 

县城医院真的治不好病吗?

患者为啥都不想去?

上文中那名妈妈在经历过烫伤看病这件事后表示:颠覆三观,滤镜碎了一地,以后别指望我再去县城医院……

真的很扎心,难道基层医院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吗?真的看不好病吗?在二甲越治越严重,甚至要植皮,在省三甲一用上药,病就好了,这到底怎么回事?!难道真的就只是因为县城里的主任水平不够吗?

笔者想了很久,又分别问了三甲和县医院的一些医生,突然发现,其实县医院的主任也很冤枉。

因为这完全就是用药的问题呀,像万古霉素这种高级药物,他们可能根本开不了!只能用一些没有针对性、抗菌谱很窄的抗生素。很多很多药,县医院根本开不了,越开不了,越难治好病,给人的感觉就是县医院很差。

我们得知,三甲医生可以开出各种高级抗生素,可以随便用,县医院主任行吗?连最起码的脑梗速救药丁苯酞溶液县医院都不能轻易开出来,还能指望什么?有突发情况,三甲医生可以在5分钟之内把麻醉叫过来并及时插管,ICU 随时待命,所有辅助科室 24 小时开放,血库敞开支援,启动一次需要上万的ecmo 随时都能用,这些在基层医院统统不能做到,如此,县医院主任想要为病人力挽狂澜,也只能望洋兴叹。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倒霉医生看病头,快活医生看病尾!

有医生表示:“有些县医院把各种基础药都用一遍,发现没用,治疗效果不好,患者不满意,转院去三甲后,由于在基层医院治的差不多了,三甲的医生根据以往的病历,再加把劲,换换药可能就治好了,这也有一个病程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倒霉医生看病头,快活医生看病尾!”

最后,由于医院等级不同,即使是主任级别的医生,身在县医院,其眼界和见识也差省三甲一大截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阜阳市某二甲医院一名神经外科副主任,同时也是笔者的师兄,他就曾表示:“在阜阳二甲当了一辈子副主任,和老婆离婚后,中年读了安医大的博士,毕业后费劲千辛万苦去了天坛医院。你知道吗?我在阜阳工作十年只遇到2例烟雾病患者,没有一例愿意让我动手去搭桥的,我在天坛病房,一天能接触十几例烟雾病,轻轻松松都是我去搭桥、贴敷。尴尬不?在阜阳时患者不愿意让我做手术,来到天坛,还是我动的手。我在天坛一天遇到的罕见病抵得上我在阜阳的一辈子!这就是二甲主任的无奈……”

你看看,所在的医院层级不同,见识的病例不同,哪怕再努力可能一辈子也无法达到大三甲医生的那种高度,这实属是一种无奈。

唉,突然明白为啥患者都喜欢挤着去大三甲,而不愿意去县医院了,这确实是一种巨大的差距呀。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