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新生儿急腹症”临床影像总结,每个儿科医生都要看看!

Tags: 新生儿   急腹症      作者:周佳亮 更新:2019-04-08

新生儿急腹症的外科干预指征主要包含穿孔、梗阻两大类别。

这两者并无明显界限,所有消化道梗阻疾病,若未尽早处理,均可导致消化道穿孔,例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胎粪性腹膜炎。反之,消化道穿孔亦可造成局部炎症狭窄、粘连、索带卡压而造成肠梗阻,例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炎症控制后可继发肠狭窄。

此外,部分疾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无需急诊手术治疗,但有时可诱发出现消化道出血、肠套叠、梗阻、坏死等紧急情况,如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等,亦需紧急处理。



一、新生儿急腹症常用影像检查方法

由于无法站立,腹部平卧位片是诊断急腹症的最基本检查,可对梗阻位置做出大概判断。对可疑消化道穿孔的患儿,可加行水平侧位片,更有利于少量气体的发现。

消化道梗阻按诊断思路可分为两大种类,主要包括高位梗阻和低位梗阻。

高位梗阻的特点是呕吐发生早而频繁,腹胀不明显,必要时可行上消化道造影辅助诊断;

低位梗阻的特点是腹胀明显,呕吐出现晚而次数少,并可吐黄色粪水样液体,可通过下消化道造影辅助诊断。

少数病种可使用其他影像检查做为辅助手段。

超声对幽门肥厚性狭窄、腹部肿物有较高诊断价值。近年来,也逐步被应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可观察肠壁血流状况、是否存在腹水、门静脉积气等情况;亦可通过评估肠系膜上动静脉的解剖关系被运用于诊断肠旋转不良。

CT检查需要搬动各种监护设备及管道,对重症患儿极为不便,对新生儿急腹症诊断也无法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一般极少应用。

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一般建议使用碘剂。

若将常用于儿童和成人的钡剂应用于易返流呕吐的新生儿,易导致致死的钡剂吸入性肺炎。

二、新生儿正常腹部X片影像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啼哭空气咽入内,出生4~8小时、小肠、结肠均应充气,充气的小肠呈多角形相互紧贴排列,似蜂窝状。腹腔仅肝脏区域完全为软组织密度影,其他区域均有肠管覆盖,显示为气体密度或混合密度影。

新生儿多呈横胃,空肠位于左侧腹部及中腹部,回肠位于右侧及下腹部。结肠一般来说位于腹部外周。但新生儿结肠移动度较大,如回盲部有时可高达肝曲,乙状结肠则往往位于腹腔。(图1)


图1

因此,由于肠管分布重叠,有时很难在X片上鉴别梗阻点是在小肠还是结肠,必要时需要行造影辅助诊断。

三、消化道穿孔

诊断穿孔最重要的依据是X片发现游离气体影。

少量的气体可表现为膈下或肝前区少量游离气体影,衬托出肝脏镰状韧带,显示为腰椎右旁纵行或稍弯曲的线状密度,称之为“镰状韧带征”(图2箭头位置)。


图2

随着气体增多,腹腔内积气与肠腔内的气体共同将肠壁内外缘衬托勾画清楚,薄而光滑,形如铅笔所画,称之为“铅笔勾勒征”(图3B)。中大量气腹时,卧位时内脏受压下移,腹膜腔周壁显示清晰,较易诊断。

有时卧位正位片无法明确有无游离气体,部分非专科医院医生追求行腹部立位片进一步诊断,操作非常不便,实际并非必要,可行水平侧位片辅助诊断(图3C)。在该角度拍摄,游离气体积聚于前腹壁和肠壁之间(图3B)。

并非所有的消化道穿孔行腹片检查均可见到典型气腹征,部分患儿穿孔后形成局部包裹,有时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气体影,改变体位气体不游离,需结合体征方可判断。


图3

游离气体较少时,腹部卧位正位片上不一定能清晰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或镰状韧带征(图3A),腹部水平侧位片有利于少量游离气体的发现,游离气体积聚于前腹壁和肠壁之间,该患者该位置“铅笔勾勒征”更明显(图3B)。

水平侧卧位片无需家长配合,也无需对管道有过多搬动即可进行拍摄(图3C)。

四、消化道梗阻

消化道梗阻的患儿,特点为消化道内气体或消化液、食物的流通不畅;临床上表现为呕吐或腹胀;影像学上则表现为梗阻近端肠管扩张,远端肠管萎瘪,肠管充气不均,肠腔内气液积聚,或造影剂流通受阻。

有时X片充气相对均匀,患儿排便可,但存在呕吐或腹胀症状,则可能存在不全性梗阻,气体流通顺畅但食物流通不畅;也有时X片可见肠管局部扩张,但由于肠管分布重叠,无法单纯通过腹部X片确定梗阻位置,则需要消化道造影辅助诊断。

一般情况下,以呕吐为主要表现者考虑高位梗阻,建议先行上消化道造影;以腹胀表现为主者,提示低位肠梗阻,建议先行灌肠造影。

1  
  先天性消化道闭锁、狭窄

食管闭锁常合并食管气管瘘,根据合并情况不同可分为5型,其中常见类型为III型(85%),其次为I型和V型。

I型和III型存在的食道盲端,临床症状表现为口吐白沫,X线平片可见胃管卷曲于食管近端扩张盲端(图4,图5A)。

区别在于前者气体可通过食管远端与气管之间的瘘管进入胃肠道,腹部肠管充气;后者不存在瘘管,腹部肠管不充气。

V型食管闭锁为单纯的食管气管瘘,临床表现为发绀、气促、呛咳,造影可见食管气管瘘(图4箭头位置)。


图4

绝大部分食道闭锁为III型;I型和III型食道闭锁的区别在于I型腹腔肠管没充气;V型食道闭锁是个“假”食道闭锁,其食道通畅,实际就是个先天性食管气管瘘。

消化道闭锁/狭窄X线表现依梗阻部位高低而异。梗阻位置越低,腹胀越明显,充气的肠段越多,低密度气体影占据X片腹腔面积越大。

消化道“闭锁”,有时表现为病变处完全离断,气体及奶液无法下行;有时实际为病变位置存在带孔隙的隔膜,气体或奶液可通过空隙下行,表现为不全性梗阻,十二指肠及空肠闭锁常为此类型。


图5

红色箭头均指向闭锁/狭窄位置。

A:III型食管闭锁,箭头位置为近端食管扩张盲端,内可见胃管卷曲影;

B:幽门肥厚性狭窄,胃泡充气扩张,幽门远端肠管充气减少,表现为“单泡征”;

C:十二指肠梗阻常由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引起,前两者临床及影像表现相似,X片表现为胃和十二指肠近端扩张,称之为“双泡征”;肠旋转不良梗阻情况不同,一般无双泡征表现。

D:空肠闭锁,扩张肠管形成的低密度气体影主要分布于中上腹部胃、十二指肠分布区域。

E:回肠闭锁,扩张肠管形成的低密度气体影多充满全腹,扩张最为明显之处为闭锁盲端,一般位于右中腹部回肠分布区域。

F:结肠闭锁与直肠闭锁,极为罕见的类型,新生儿由于回盲瓣(绿色箭头位置,常位于右下腹)的存在,闭锁盲端与回盲瓣之间形成闭袢性梗阻(两头都不通),所以结肠可形成极度扩张肠段而小肠相对扩张不明显。

2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及中肠扭转

肠旋转不良为胎儿时期,肠管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使十二指肠空肠曲、回盲部位置异常,导致十二指肠、空肠受异常腹膜索带压迫和中肠扭转(图6)。


图6

胚胎期“中肠”是指新生儿十二指肠至横结肠近端之间肠管。因压迫和扭转的卡压松紧程度不同,该病可导致不全性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等不同表现。

因十二指肠位置梗阻,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胆汁性呕吐等上消化道梗阻症状;但若发生中肠扭转导致绞窄性肠梗阻,则可有明显腹胀等下消化道梗阻表现。

此时患儿若同时呕血或便血、胆汁性呕吐、腹部叩诊为浊音或实音(肠腔内积血)等症状,则应高度怀疑该病,应紧急剖腹探查。

中肠扭转绞窄性肠梗阻是新生儿外科最为紧急的急腹症。


图7

肠旋转不良梗阻情况较轻时,X线平片往往未见明显异常(图7A);但患儿若有呕吐胆汁样胃液,仍需行上消化道造影行进一步排除。

检查往往可见造影剂通过十二指肠缓慢,呈细流螺旋状通过十二指肠空肠曲或鸟嘴状进入小肠,空肠集中于右上腹部(图7B)。

灌肠造影常常可见回盲部位于左侧或中上腹部(图7C)。


图8

梗阻严重时,X片显示胃和十二指肠扩张,小肠内有少量积气,造成绞窄性肠梗阻时肠腔内可见高密度影(积血),往往为扭转晚期征象(图8)。

作者简介

周佳亮,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消化道先天畸形、新生儿急腹症的临床影像分析与手术治疗,曾发表关于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临床影像分析的SCI文章3篇。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