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下颌骨髁突及下颌升支巨大单纯性骨囊肿1例

Tags: 下颌骨髁突   下颌升支   巨大   单纯性   骨囊肿      作者:王博灏 刘彦杰 更新:2019-06-1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2岁,因发现囊性病变3年,刮治术后1年余入院。患者母亲代诉3年前发现患者左耳前区膨隆,小拇指头大小,无明显疼痛,麻木等不适,不影响咀嚼功能,否认牙痛史及颌骨创伤史,当时未处理。自觉膨隆逐渐增大,1年前就诊外院,完善CT检查提示左髁突囊性病变,行刮治术。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发现囊腔仍存在并有扩大的趋势,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
 
入院查体:颌面部不对称,左颞颌关节区隆起,表面皮肤不红,皮温不高。触诊可扪及左髁突范围膨隆,大小约3.8×2.8 cm,轻度压痛,未扪及乒乓球样感,关节动度可,无弹响及杂音。无面部麻木及面神经受损症状。颌下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口内见恒牙列,咬合关系正常。全景片提示:左下颌骨升支及左髁突见类圆形的低密度阴影,大小约2.6 cm×3.0 cm×3.6 cm,阴影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有骨白线存在(图1)。



图1 全景片提示:左下颌骨升支及左髁突见类圆形的低密度阴影,阴影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有骨白线存在。
 
2. 治疗及结果
 
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全麻下行左髁突囊性病变刮治+开窗引流术,全麻下沿左下颌磨牙后垫及翼下颌皱襞切开,翻黏骨膜瓣暴露下颌升支前缘,咬除部分薄骨片,暴露病变区域。术中未见囊壁,囊腔内为血性液体,病变周围骨质粗糙。术中予以刮治囊壁,并取部分囊腔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送检,放置引流管两根,并固定于36颊侧。术后病理提示:(左下颌骨占位软组织)慢性炎症性改变,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免疫组化:CK(+)。骨组织病检为正常骨组织。术后嘱患者坚持冲洗囊腔,定期复查。1年后患者左耳前区膨隆消失,面型对称,复查全景片提示:患者病变明显缩小,新骨形成。(图2)。



图2 1年后复查全景片提示患者病变缩小,新骨形成。
 
经与患者沟通后予拔除原引流管,再次行囊肿刮治术,对囊腔及拔除引流管后留下的空腔再次进行刮治,彻底治疗病变。二次刮治术后3月患者复查全景片提示病灶消失,新骨形成。(图3)



图3 二期刮治术后3月复查全景片提示患者病变缩小,新骨形成。
 
3. 讨论
 
1946年Rushton提出了SBC的定义:由硬骨壁包绕的无上皮村里及不伴有感染的含有液体或不含液体的囊性病变。患者一般无外伤史,病变邻近的牙齿牙髓活力正常。Tong AC等学者发现颌骨单纯性骨囊肿好发于下颌骨后牙区(下颌骨体部及升支)也可发生于颏联合部。上颌极为罕见。SBC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本病例患者以左耳前区膨隆为主要症状,无外伤史,病变邻近的牙齿牙髓活力正常,膨隆性生长;囊腔内无囊壁,内含血性液体,病理报告为正常骨组织。符合SBC诊断标准,患者诊断颌骨单纯性骨囊肿明确。本例中患者左髁突及下颌升支单纯性骨囊肿大小达2.6 cm×3.0 cm×3.6 cm,临床上极为罕见。颌骨单纯性骨囊肿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手术搔刮骨壁是最常用的方法。部分研究表明,复发率较高。
 
本病例中患者第一次手术术后复查发现囊腔仍有扩大的趋势,笔者考虑是因为病灶没得到彻底清除。伤口愈合病灶压力未释放,导致腔扩大。我们采用了一期手术刮治+置管引流的方法,减小了囊腔内压力,囊腔明显缩小,新骨形成。二期手术刮除残余病变组织,病变消失,取得了良好效果。颌骨单纯性骨囊肿通常无症状,在行检查时偶然发现。发病部位多位于下颌骨,本病例为发生于髁突及下颌升支的单纯性颌骨囊肿,临床上罕见,予行左髁突囊性病变刮治+开窗引流术短期内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原始出处:

王博灏,刘彦杰.下颌骨髁突及下颌升支巨大单纯性骨囊肿1例[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8):118-119.

来源: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