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Nat Microbiol:南方医科大学李欣/郑清友/吴丁兰等合作揭示IFITM1在EBV上皮感染的重要作用

Tags: EB病毒   ECs   IFITM1      作者:iNature 更新:2024-04-26

EB病毒可以感染B细胞和上皮细胞(ECs),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癌症等疾病。它通过Ephrin受体A2 (EphA2)进入ECs。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 (IFITM1)在EBV感染ECs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4年4月22日,南方医科大学李欣、郑清友、吴丁兰、中国人民大学龚新奇共同通讯(杨英桂、丁腾腾、、丛瑛及罗晓敏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1 competitively blocks Ephrin receptor A2-mediated Epstein-Barr virus entry into epithelial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竞争性地阻断Ephrin受体A2介导的EB病毒进入上皮细胞。

RNA测序和临床样本分析显示,EBV阳性ECs中IFITM1减少,IFITM1水平与EBV拷贝数呈负相关。IFITM1缺失增加EBV感染,反之亦然。外源性可溶性IFITM1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预防EBV感染。此外,三维结构预测和定点突变表明,IFITM1通过其两个特异性残基与EphA2相互作用,竞争性地阻断EphA2与EBV糖蛋白的结合。最后,YTHDF3,一个m6 A“阅读器”,通过降解相关的DEAD-box蛋白5 (DDX5)抑制IFITM1。因此,该研究强调IFITM1在阻断EphA2介导的EBV进入ECs中的关键作用,表明其在预防EBV感染方面的潜力。

图片

EB病毒(EBV)是第一个以上皮细胞(ECs)和B淋巴细胞为靶点的致癌疱疹病毒。它感染了全世界约95%的人口,并与一系列严重疾病有关,特别是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形式的癌症,包括鼻咽癌(NPC)、胃癌、结直肠癌和B细胞淋巴瘤。有效预防EB病毒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EBV感染过程中,病毒糖蛋白与宿主包膜蛋白合作,使膜融合和EBV进入靶宿主细胞。这一过程的核心是糖蛋白B (gB)同源三聚体和糖蛋白H/L (gH/gL)异源二聚体,促进ECs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参与EBV进入的B细胞受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于ECs,整合素最初被确定为主要受体,但后来证实它们是副受体。最近,随着Neuropilin 1 (NRP1)和Non-muscle myosin IIA (NMHC-IIA,也称为MYH9)的发现,EphA2被报道为EBV进入的关键EC受体。EphA2通过与病毒gH/gL和gB结合,促进EBV的内化和融合,赋予ECs对EBV的易感性。然而,令人惊讶的是,EphA2在EBV易感性低的ECs中高表达,这表明还有其他未知因素影响宿主对EBV感染的易感性。

IFITM1是IFITM家族的重要成员,通过抑制病毒的进入和复制,在宿主防御各种病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IFITM1已被证明能抑制某些病毒,但其对EBV感染的影响似乎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IFITM1已被报道在BJAB(人B淋巴瘤细胞)和HMVEC-d(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促进EBV感染,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似乎没有关于IFITM1参与ECs EBV感染的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IFITM1在ECs EBV感染中的作用,并制定有效的早期干预策略。

图片

两种EBV感染模型(图源自Nature Microbiology 

m6 A修饰通过影响mRNA的稳定性、剪接、定位和翻译效率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YTHDF3是一个m6 A阅读器,已被发现影响翻译和降解,对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免疫产生负面影响,但其在调节IFITM1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表明IFITM1在ECs中充当EBV的“守护者”。IFITM1由YTHDF3和DDX5表观遗传控制,可有效阻止EphA2介导的EBV进入ECs,特别是通过关键残基Tyr 112和Leu104。这些见解完善了人们对EBV进入ECs的理解,并可能指导针对EB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潜在预防和治疗策略。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4-01659-0

来源:iNatur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