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新生儿红斑狼疮心脏受累表现

Tags: 红斑狼疮      作者:佚名 更新:2016-04-13

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是一种被动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在血清具有抗SSA/Ro、抗SSB/La或抗U1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抗体孕妇的后代中。

此类孕妇可无症状或已确诊为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干燥综合征最为多见,也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母体自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而致病。

男女发病之比致为1:2.3,新生儿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皮疼、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congenital heart block,CHB)、血液系统损害、黄疸、肝酶水平升高和神经系统病变等,其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为最严重且不可逆的,17.5%可致死,>60%患儿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且患儿母亲再孕分娩CHB患儿的概率高达18%。除上述表现外,NLE患儿其他系统表现会随着其体内循环抗体的清除而缓解。

心脏受累表现

NLE心脏表现疾病谱包括3类,即(1)电生理异常:1°房室传导阻滞、2°房室传导阻滞、CAVB、心房和心室异位起搏、心房扑动、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房结功能障碍、QTc间期延长;(2)心肌病或心肌炎: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弥漫或局限)、心包炎或心包积液;(3)结构性心脏病:房室瓣发育不良、狭窄或反流、半月瓣发育不良、狭窄或反流、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

其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CHB、心肌炎、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多种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等。心脏受累是NLE宫内死亡或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病因。国内报道NLE心脏病变发病率较国外低,且预后相对较好,但也与国内对NLE心脏受累的忽略及认识不足有关。主要心脏病变如下。

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CHB是NLE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心脏表现,抗SSA或/和抗SSB抗体阳性孕妇CHB的发生率为2%,CHB在所有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为1:5000~1:22000,其中宫内诊断或新生儿期诊断为CHB者中90%为NLE。CHB可表现为1°、2°或3°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在胎儿期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主要表现为胎儿心动过缓。

宫内诊断为AVB的胎儿即使存活至生产,其新生儿期死亡率仍很高。1项以127例抗SSA或/和抗SSB抗体阳性孕妇为对象的研究显示,3°AVB可为初发表现,亦可为1°或2°AVB进展而来,孕16~24周时最常出现,因此在此期间密切监测超声心动图有利于及早发现。

新生儿期可通过查体发现心动过缓,心电图示心房率英150次/min而心室率仅为40-50次/min,因交界性或结性逸搏或异位心律而表现为窄QRS波群。在新生儿期诊断的CHB比宫内诊断的预后相对较好。

部分患儿AVB起病时表现为间歇性,常因心室率不慢且无症状而未被发现,但其随年龄增长可进展为持续性,同时会逐渐出现因心动过缓引起的活动耐力下降或发作性晕厥,甚至会因阿-斯综合征猝死。

心肌病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为NLE累及心脏的另一常见表现,伴或不伴传导障碍。EFE主要病理改变为心内膜下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出现心肌不可逆性纤维变性和房室传导系统变性等,表现为心室扩张、收缩功能障碍、心肌肥厚。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内膜回声增强,确诊依靠病理检查。EFE为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病因,亦是存活患儿出现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之一。

EFE可与CHB的发病相关,Guettrot-Imbert等研究结果显示,13例确诊为3°AVB者中7例存在EFE,6例在诊断3°AVB后数周至数年出现了EFE;其中11例结局为死亡或需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但EFE亦可孤立于CHB之外单独发病。

其他心律失常及传导异常

除AVB外,NLE患儿也可出现其他电生理异常,包括一过性或持续性窦房结功能障碍、QTc间期延长、心室或心房异位起搏、心室或交界性心动过速及心房扑动等。频繁的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心室异位心律是心脏严重受累的表现,可进一步发展为3°AVB。

窦房结功能障碍可见于AVB患儿或单独出现,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者占3.8%,若不合并EFE或AVB,一般为非永久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QT间期延长也已有个案报道,但是否与NLE明确相关尚存争议。

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

NLE患儿可出现各种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16%-42%的CHB患儿合并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国内1项对111例SLE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其后代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包括持续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大血管错位、法洛四联征,瓣膜病包括半月瓣或房室瓣狭窄、反流、发育不良等。具体发病率目前缺乏大宗数据研究报道。

来源: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