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Chin Circ J:锦州医大学者提出中心静脉置管新方法

Tags: PICC   无菌   改良      作者:许菁 更新:2017-09-19

近期,锦州医科大学郝春燕、张瑜等发表研究称,利用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末端位置的判断,临床效果良好。

研究者表示,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 时可以根据心电图特征性P波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无需拍摄X 线胸片。

研究者利用现有的置管材料当场制作简易连接器。本研究中是将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导丝与PICC 导管支撑丝通过肝素帽及生理盐水相连,直接将腔内心电图传递到另一端与导丝相连的RA 电极上,导丝、肝素帽、生理盐水都为无菌用品。

操作者可以根据心电监护仪上Ⅱ导联P 波的特征性改变来判断PICC 导管末端的位置。

当导管末端位于腋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头静脉时,P 波振幅与体表心电图无异;

当导管末端进入上腔静脉时,P 波振幅增高明显;正常体表心电图中QRS 波较P 波高。

当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与RA 交界处或RA 顶部时P 波振幅达到最高,与

QRS 波齐平甚至超过QRS 波。

当导管末端由RA 顶部进入心房中部和下部时,P 波振幅开始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负向P 波。

在PICC 置入过程中若没有出现P 波的改变时,可能提示导管末端不在中心静脉内,需及时在原无菌状态下调整导管。

若调整失败,置管后还需拍摄X 线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研究者对104 例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置管时利用导丝与心电监护仪RA 导联相连引出腔内心电图,根据P 波特征性变化对PICC 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判断结果再与置管后根据X 线胸片判断的导管末端位置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心电判断法与X 线胸片判断法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果一致率为96.2%,心电判断法的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100%。

因此,研究者认为,心电判断法可以代替X 线胸片对PICC 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且心电监护与临床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 相结合可以使PICC 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原始出处:张瑜,郝春艳, 王迎春. 心电监护在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09.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