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互联网+医疗究竟应咋样?

Tags: 互联网+医疗      作者:易利华 更新:2018-05-07

昨天有几篇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文章在医院管理群中交流和分享,但是文章的观点和认识都有很大的差别。在此我主要归纳一下目前存在的三种观点。

第一,互联网医疗是一种新业态。

加州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主任Dr.Robert Wachter阐述了远程医疗实践的深刻涵义:远程医疗技术很重要,但必须考虑服务流程的变化(从面对面,到互联网和虚拟远程);医护人员专业培训(不是所有医生都能成为合格的“网上医生”);病人文化背景和网上客户的修养与“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质量密不可分(远程医疗服务是客户互动式参与)。

客观地认知远程医疗服务在健康管理大环境中的现实作用和功效,业界应摆脱所谓“颠覆论”或“高效和高产”等观点。医健服务和管理模式升级和更新换代不可能瞬间解决所有现实问题。

第二,现在的互联网医疗没有落地,缺少支撑。

2018年4月11总理在上海华山医院盛赞互联网远程医疗,紧接着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之后16日国新办公开介绍“发展意见”精神,最后26日卫健委公布“互联网+医疗健康“实施计划。

文章认为,医疗,不可能靠讲故事来大跃进。政府的政策虽好,但是离具体落地还有距离。医院、医生和患者的行为还需要长时间养成,互联网医疗的大规模盈利还需要医保支付、商保发展和医生多点执业的具体政策支持。

虽然互联网医疗这次得到强烈的政策利好,但我们认为只是发展的障碍有所消除,政策利好只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互联网医疗能不能实现自身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互联网医疗是空的,与原有的医疗形式没有结合。

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是,有文章认为,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悬空,新规也无力推动市场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在经历了数年的发展,至今没有成熟的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其核心原因并不在政策是否开放,政策给予多少利好,而是中国医疗体系自身面临的核心困境。

而真正有机会的是在为医联体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那些意图依托医疗机构来发展线上服务市场是不可能获得真正发展前景的。无论是从医还是从药来看,这一政策强化的是医联体内的正向循环,无法成为第三方平台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市场化的公司只能继续通过给市场讲故事来活下去。

西安的有一位医院管理专家认为,政府为什么力推互联网+医疗?平安好医生为何650倍超额认购,但上市首日却徘徊在发行价边缘,这些原因大家能说得清吗?

我们做线上咨询这两年的经验就是,互联网医疗更多的是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及跟踪,对服务者的要求和医生不太一样,除了要懂医学,还要懂沟通,懂全科,懂心理,懂管理。建立新的业态,就是改变原有业态。

他还认为,互联网医疗提供的服务,不是原有服务的网上复制,而应该是新的服务性形式和内容。核心竞争力一定是系统性的,不容易学的,靠时间沉淀的跨越时间的体系的能力就是绝活。

综合上述观点,无锡二院易利华教授认为,互联网医疗必须首先改变实体医疗才会有真正的价值!关于互联网医疗提供的服务不是原有的医疗的认识我们是认同的!这不仅会改变与增加医疗的范畴与认知!

我始终认为未来的互联网医疗,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医疗模式与创新。但是,这个模式与创新必须是建立在现有的医疗模式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完全另搞一套。

因此,新医疗的构成,应该是医学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结合而形成的新业态。其主要作用点也将会在现有的医院医疗门诊、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等主业流程上,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作用来颠覆与改造现有的医院与医疗流程,成为新医疗。2003年,我在撰写《医院服务战略概论》一书时,就曾对新医疗的业态有过精彩的预测,至今看来仍然具有超前认识的指导意义。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