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饮酒过量后“耍酒疯 ” 咖啡和浓茶能解酒?

Tags: 饮酒   过量   咖啡   浓茶   解酒      作者:尚云晓 薛辛东 更新:2018-12-07

乙醇(Alcohol)又称酒精,是酒的主要成分,若小儿一次食酒过量,轻者发生醉酒,重者导致急性乙醇中毒。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交往频繁,包括中小学生在内,诸如小朋友聚会、生日宴请等,加之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小儿饮用各种酒类较前明显增多。

乙醇(酒)饮用过量可引起肝脏、神经系统、血管血液、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病变。通常先出现醉酒状态,兴奋、精神行为异常,共济失调,步态蹒跚,严重者饮酒后可迅速昏迷,呈急性乙醇(酒)中毒状态,诊治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致死致残。特别应指出为退热而频繁酒精擦浴也可引起乙醇中毒。据报告纯乙醇致死量婴儿为6~10ml,儿童为25ml,成人个体差异较大,致死量约为250~500ml。有关小儿急性乙醇中毒的报道甚少,至今未被儿科学界充分注意。笔者自20 世纪70年代以来参加诊治抢救急性乙醇中毒患儿12例,其中1例酒后3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呈去大脑皮层状态,1例遗有智力低下后遗症,其余8例诊治及时者预后好。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病例介绍】

马姓男孩,8岁。于入院前18小时空腹饮60 度白酒约100ml,酒后10分钟头迷入睡,1小时后被家人扶起床,但终因摇幌坐站不稳又复入睡,11小时以后发现患儿口唇发绀,抽搐,酒后13小时在当地就诊治疗,18小时以后转来我院,平素健康无饮酒史。

体格检查:深昏迷,压眶无反应,体温不升,P 140次/分,R 20次/分,呼吸节律不正,时有暂停,血压8/5kPa(60/40mmHg),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脉弱,心音低钝,心率快,肺有痰鸣,无水泡音,四肢冷,腹软,肝肋下1.5cm。神经系统检查:无面瘫,双瞳孔等大3mm,光反应消失,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及提睾反射均引不出,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6﹒2 ×10 9/L,N 0﹒86,L 0﹒10,E 0﹒04,肝功谷丙转氨酶300u/L,余正常;ECG 窦性心动过速;CSF 压力高108 滴/分,外观无色透明,蛋白阴性,糖及氯化物正常,细胞数5 ×10 6/L;血糖正常(在当地抢救时用过葡萄糖)。

入院诊断:急性酒精(乙醇)中毒,多脏器受累

【治疗措施】

1﹒呼吸支持,入院后患儿频繁抽搐,呼吸表浅,有间歇暂停,给予人工辅助呼吸,使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2﹒循环支持,急性乙醇中毒时周围血管扩张,肝脏淤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肌缺血收缩无力,导致循环不良,血压低,纠酸扩容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酚妥拉明等。

3﹒降颅压,给予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静脉滴入及给脑细胞活化剂。

4﹒营养供给,鼻饲高营养奶。

5﹒入院第二日肝脏增大至肋下4cm 并吐咖啡色内容物2次,量约10ml,排柏油便3次,有尿失禁,吐物及尿便有酒味。保肝,给予促进酒精代谢药物VitB 1、B 6等以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氧化。

6﹒加强护理,轻柔翻身,防褥疮,拍背吸痰,防止痰堵、肺内感染

经治疗8小时后病情好转,血压稳定,4日后呼吸平稳,抽搐停止,尿失禁消失,20日后喂流食能咽。但神志一直未恢复,住院36日,呈去皮层状态出院,4年后死于营养不良及肺内感染

【诊治评述】

1﹒饮入的乙醇约有10%由尿液、呼吸道、汗腺、消化道排泄,其余大部分在12 指肠及空肠吸收,仅有少部分在粘膜吸收。空腹饮酒时经2~2.5小时乙醇可全部吸收入血,吸收入血的乙醇几乎均匀的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脑内稍多。乙醇与氧气、二氧化碳一样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故空腹饮酒后乙醇迅速入脑。已吸收的乙醇在肝脏分解,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醛,后者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醋酸,机体状态正常时90%的乙醇最后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2﹒机体本身的状态对乙醇中毒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乙醇脱氧酶活性很高和乙醛脱氢酶活性低者容易发生乙醇中毒。急性乙醇中毒是因为大量乙醇入血,机体无力使其迅速氧化,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如乙醛在体内堆积引起毒性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饮用少量乙醇饮料可使脑兴奋,饮用中等量及大量时使脑抑制。多数研究者认为乙醇作用于大脑,而后皮层下,渐及延髓及脊髓,故可抑制延髓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呼吸中枢,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动物实验证实,恒河猴和狗在大量乙醇作用下,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血管麻痹扩张,血流变慢,血流量减少,使血中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增加,氧气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和红细胞自血管内漏出,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组织缺氧,血脑屏障破坏和脑代谢紊乱,导致弥漫性脑水肿。有研究发现乙醇含量过高时还可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使血小板凝聚,并可使红细胞柔韧性减低,严重时可发生血栓,引起组织缺血坏死。还有研究证明乙醇作用于神经细胞膜、轴突、肌纤维和突触,抑制突触传导,长期饮酒可使额叶及壳核处胆碱受体减少。乙醇可使末梢血管扩张,酒后皮肤发红、发热,易着凉感冒。乙醇还可使肝糖元明显降低,抑制糖原异生,可致低血糖

3﹒饮酒过量与中毒时,临床表现分3 期

(1)兴奋期:多数饮酒者面色发红、话多、精神情绪兴奋。

(2)共济失调期:反应迟钝、步态蹒跚、说话口齿欠清、情感冲动、精神行为异常。

(3)昏睡期:昏睡,面色苍白或潮红,皮肤湿冷,心跳加快。重者口唇发绀,血压下降,伴抽搐昏迷,更重者瞳孔散大,呼吸缓慢,节律不整,大小便失禁,呕血、便血。

4﹒小儿乙醇中毒特点,小儿因胃肠及脑髓血管丰富,乙醇吸收比成人快,中毒症状比成人出现快且重。一次大量饮酒后所出现的临床症状与成人相比,小儿精神运动性兴奋及共济失调历时短暂或不明显,很快出现昏睡或昏迷,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高于成人。本文介绍的病例酒后10分钟昏睡,不久昏迷,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凉、血压低、球结膜水肿、腰穿脑压高,呕血、便血,肝脏进行性增大,谷丙转氨酶升高,符合急性重症乙醇中毒,累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脏、消化道,另外有反应性白细胞增高及核左移。膀胱括约肌松弛,尿失禁,因就诊晚,诊治延迟,造成“植物人” 后果。

5﹒急性乙醇中毒病理变化主要为脑及脑膜充血水肿,肝浊肿,胃粘膜充血、出血。有时尚可发生肺水肿,乙醇中毒性肌病、周围神经病。尸检早期可闻到酒味。大体标本见脑表面血管高度充血,脑回扁平,脑构变窄,脑膜、蛛网膜下腔出血,切面可见纹状体和脑干出血。镜下静脉和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与动物实验类似,血管周围有血浆和红细胞渗出,脑内多发小软化灶,多在脑血管的末端及大脑皮质与白质的交界处,形状不规则,大脑皮质中的神经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缺血变性,胞体肿胀,尼氏体消失,染色变浅。纹状体中的神经细胞和小脑的浦金野细胞也呈不同程度的缺血变性,脑白质肿胀。肝脏增大,镜下肝细胞弥漫性水肿变性,脂肪变性,有灶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双肾体积增大,表面有点状出血,髓质水肿出血,肾小管细胞水肿变性。笔者经治的急性乙醇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的6岁男孩尸检结果与上述病理结果基本一致。

6﹒关于小儿急性乙醇中毒的诊断

目前尚无诊断标准,笔者认为诊断标准主要应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1)病前12小时内有过量饮酒或频繁酒精擦浴史。

(2)临床症状在大量饮酒或酒精擦浴后迅速发生酒后精神运动性兴奋、共济失调,循环不良,昏睡、昏迷。

(3)呼气、胃内容物或排泄物有酒味。

(4)CSF 压力高,但无炎症表现。

(5)测乙醇血浓度超标(有条件时做)。

7﹒治疗

(1)对醉酒处于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者给浓茶或咖啡解酒,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防自伤及伤人。

(2)对中毒后短期就诊者,首先催吐或用1%碳酸氢钠洗胃,洗毕后经胃管注入浓茶或咖啡,并注入硫酸镁导泻,重者灌肠洗肠,以减少乙醇吸收,对重症静脉或肌注维生素B 1或B 6以加速乙醇在体内氧化。

(3)加强护理,对昏睡者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并注意变换体位以免发生压迫性周围神经病;对昏迷者呼吸抑制时吸氧,必要时人工辅助呼吸,一定要体质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

(4)重症急性乙醇中毒者均伴有轻重不等的循环衰竭,注意恢复循环功能。

(5)重症急性乙醇中毒者均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给甘露醇、地塞米松降颅压,输适量新鲜血浆,有条件时输白蛋白。

(6)有惊厥者用氯硝安定、水合氯醛等止惊。

(7)检查血糖,如有低血糖者给高张糖及适量常规胰岛素。

(8)近年有人用钠洛酮(naloxane)抢救急性乙醇中毒取得较好疗效。成人0.4~0.8mg 缓慢静脉注射,有助于缩短昏迷时间,必要时可重复应用。小儿剂量为5~10μg/kg﹒次(每支1ml 含0.4mg),因易透过血脑屏障与边缘系统阿片受体结合,适于阿片类药物引起呼吸抑制、中枢抑制及休克、安定等中毒。因作用时间短45~90分钟,故可重复应用。

(9)在抢救中不可用巴比妥类及吗啡类药物,因其与酒精有协同作用。

【临床经验】

1﹒对一般较轻醉酒者,使其静卧保温、给浓茶或咖啡,以促其醒酒。

2﹒对较重的昏睡或昏迷者,力争早期洗胃、催吐、促泻,因乙醇大部分在小肠吸收,尽量早期使其离体。

3﹒对因突然昏迷、抽搐来诊者,应排除乙醇中毒之可能,注意呼气及呕吐物有无酒味,必要时抽取胃内容物检查。

4﹒急性乙醇中毒应与其他中毒性脑病、病毒性脑炎及癫痫发作后昏睡鉴别。

5﹒急性乙醇中毒有意识障碍,容易发生外伤,冬日北方寒冷卧于户外可发生冻伤,应与一般外伤及冻伤鉴别。

6﹒醉酒后一个姿势久卧,应注意周围神经压迫性损伤。

7﹒诊断早晚和是否及时恰当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根据笔者经治经验,酒后2小时内就诊者尽管病情严重,昏迷、血压低,但多可获满意疗效。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来源:儿科急重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评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