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三基”培训对临床医生竟这么重要!

Tags: 临床医生   基本培训      作者:顾掌生 更新:2017-04-12

医生,无论是什么职称,医学的基础理论均十分重要。患者的许多临床表现,只有得到基础理论的支持,才能正确判断病情、合理施治,所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将“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到较高的地位,要求医疗机构加强对医务人员“三基”培训。

但是,不少临床医生,通常只会运用学习最后阶段的临床课程,而将前期的基础理论束之高阁或抛到九霄云外。干临床工作时,也就不会运用医学的基础理论。

事实上,许多临床问题都离不开基础医学理论。

某患,女,75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一年”诊断为“食管癌”住院治疗。经过全面检查,已失去了手术根治治疗的机会。为缓解进食困难,医生为患者实施“食管扩张术”。

术中出现了“食管穿孔”并发症。

此后,围绕患者“食管穿孔”并发症的治疗,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对患者采取了禁食措施,持续了两个月。两月后,经管医生决定对患者进行“胃造瘘”手术。

医疗争议随之产生。

虽然家属对于食管扩张导致的穿孔心存不理解,但由于术前“知情告知”时提及可能出现这一后果,家属似乎只能“哑巴吃黄连”,但又不甘心这样自认倒霉。于是,家属说:“本来可以进食,现在连吃都不行了。”因此向医院提出了10万元的赔偿要求,并且说:“只要能够像平时一样自己可吃东西,也就算了。”

在出现并发症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究竟哪些关键点上,没有运用医学基础理论来分析、判断?

1.长期禁食。患者食管穿孔后马上给予禁食治疗,这一措施是正确的。但是,持续禁食长达两月就有问题了。禁食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食物通过裂口漏进胸腔;减少食物对裂口的二次损伤、促进伤口愈合。通常情况下,食管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要比正常食管粘膜细胞生长更快,更容易促进裂口的“愈合”。经过早期的观察,患者病情稳定,说明穿孔程度不重,不需要手术修补,所以,两周左右的时间伤口已经愈合了。为了慎重起见,应该及时进行食管造影,了解其修复及食管通畅情况。当然,造影剂的选择是有讲究的,原则上选择水状的碘造影剂,而不是传统的钡造影剂,后者粘稠度高,不易通过已经狭窄的食道,更不易通过更细小的食管裂口,不利于判断食管穿孔是否已经愈合。但经管医生始终担心食管裂口没有愈合,害怕造影会加重裂口损伤,这样一拖便是两个月。

两个月内,患者依靠静脉输液维持生命状态,本身属于晚期肿瘤的恶液质表现,却被家属指责为穿孔后禁食引起的后果。而且,长期禁食进一步出现了维生素B1缺乏的症状,更使家属出现不满情绪。

2.胃造瘘。在禁食两月后,患者出现频繁恶心、吐唾沫,经管医生分析认为患者已然存在完全性食管梗阻,便决定实施“胃造瘘”。这种决定显然是错误的,一是没有运用医学基础理论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二是没有客观的证据证明患者存在食管完全性梗阻。

从生理学知识知道,正常人24小时唾液分泌量达到1000~1500毫升,即使是晚上也有一定的分泌量。如果患者存在完全性食管梗阻,那么,晚上分泌的唾液必然是不停地从口腔里流出来,否则引进严重的呛咳,甚至吸入性肺炎。事实上,患者夜间睡眠情况还好,说明唾液都经过食管顺利地进入胃内,也就是说食管不存在完全梗阻!

此时如果轻率地实施“胃造瘘”手术,事后医患双方在法庭上相见时,法官一定听从对方律师的诉求,要求医院拿出“食管完全性梗阻”的客观证据。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被动局面,院方在决定造瘘前,决不能单纯凭“患者出现恶心、吐唾沫”就断定存在食管完全性梗阻,而是应该通过食管造影来了解真实状况,证明自己采取措施的合理性。

最终,在同行的建议下,经管医生让患者口服了“欧乃派克”(一种碘造影剂),进行了食管造影,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的食管通畅,因此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胃造瘘”术。

检查后当天,医生就放心地鼓励患者吃流质和稀薄的半流质,第三天患者出院回家。

类似这样忽视基础医学理论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指南强调早期禁食,目的是一方面减少由进食直接引起的胰液分泌;另一方面减少由胃酸所刺激促胰液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胰液分泌。临床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对患者采取了禁食手段,但同时为患者放置一根“鼻空肠管”,经由此管为患者灌注一些营养食物。在学习《生理学》课程时,我们学到了:正常人胃液的分泌存在三个时期--头期、胃期和肠期。即使将食物直接灌注到小肠内,也能通过“肠期”来刺激胃酸的分泌,未能真正达到禁食的目的。而急性重症胰腺炎本身是一个死亡率高的疾病,很可能家属将患者死亡的原因认定是未按指南要求严格禁食所致,从而引发医疗争议。

医学基础理论对于一个医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临床医生应该学会熟练地运用医学的基础知识,来解释每一个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这样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来源:“看医界”微信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