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同型半胱氨酸临床意义

Tags: HCY与心血管病   HCY与神经系统疾病   HCY与糖尿病及并发症      作者:检验之声 更新:2022-09-19

H型高血压相信大家不陌生。它是一种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的原发性高血压(>10umol/L)  。在一项6城市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约占75%。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许多学者认为血液Hcy升高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能够让四分之三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死亡风险增加数倍。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逐步成为国内众多医院的住院必检项目、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常规项目。导致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包括:遗传缺陷、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生活方式等原因。
 
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
 
   Hcy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血管,它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二者导致的损伤阻塞血流通路;Hcy还破坏正常凝血机制;增加血栓形成引起心脏病发作及中风风险。
 
   1、通过氧化和亚硝化反应对血管内皮产生毒性;
 
   2、刺激血管以及心肌平滑肌细胞增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
 
   3、促使心肌细胞钙超载,易引发心肌缺血、梗死等病理变化;
 
   4、酰化反应参与致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
 
   5、干扰谷胱甘肽合成;
 
   6、影响体内转甲基化反应,进而影响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哪些人需要做Hcy检查?
 
   ①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②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③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④有黄瘤或黄疣者;
 
   ⑤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⑥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
 
Hcy参考值
 
   空腹血浆总Hcy水平正常值为5~15umol/L
 
   理想值<10umol/L
 
   高于15umol/L被认为是高Hcy血症
 
   将高Hcy分为轻、中、重度,其空腹血浆浓度分别为15~30、31~100及大于100umol/L
 
Hcy临床意义
 
1、HCY与心血管病
 
   有学者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注射Hcy后引起高Hcy血症,2—3个月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认为高Hcy血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轻度、中度Hcy水平升高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增加4 ~6倍,血浆总Hcy水平每高5μmol/L则CHD危险性男性增加60%,女性增加80%。
 
2、HCY与神经系统疾病
 
   Hcy在脑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Hcy的升高是与中风有重要关联的危险因子。美国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年后期男性中风发病率,处于55-64这个年龄段的男性相对于45-54年龄段的男性而言,前者患中风的几率是后者的三倍。
 
3、HCY与糖尿病及并发症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血浆Hcy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监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有利于对其预后的评估。Hcy升高在糖尿病伴肾脏、视网膜及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更为严重
 
   高Hcy血症也能促进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4、HCY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普遍有高Hcy血症,其发生率是正常人33倍。
 
   尿毒症时一方面肝脏蛋氨酸腺苷转移酶活性升高,导致S-腺苷蛋氨酸水平升高;另一方面肾功能下降使Hcy代谢的必需产物——丝氨酸合成减少,导致Hcy代谢受抑制引起Hcy的堆积。
 
5、HCY与肺血栓栓塞症
 
   研究表明,高Hcy血症(>20μmol/L)使得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明显增大,高Hcy血症可使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加4倍。
 
6、预测骨折风险
 
   有研究结果显示:高Hcy的人容易骨折,高Hcy组与低Hcy组相比,男性的骨折风险为后者的4倍,女性为1.9倍。Hcy阻碍骨胶原纤维状蛋白质形成网状结构的作用可能就是高Hcy者容易骨折的原因。
 
7、诊断与监测肝损伤
 
   研究结果显示:血浆Hcy浓度在急性肝病和慢性肝病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浆Hcy浓度对于慢性肝损伤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9%。
 
8、优生优育与母婴健康
 
   流行病学研究报导:血中Hcy值高的妇女容易产生妊娠并发症 (32%);早产 (38%);新生儿体重减低 (> 99%)。孕妇检测Hcy对防治妊娠并发症与优生优育(预防早产、流产、新生儿体重减低、胎儿神经管畸型等)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hcy危害极大要高危人群要定期定时监测体内的hcy,做到防患于未然。

来源:检验之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