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Stroke: 氨基己酸合成二氧化铈纳米粒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Tags: Aminocaproic   aci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troke      作者:MedSci 更新:2018-12-16

背景和目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会导致至少25%的死亡率和50%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有研究人员发明了具有强效抗氧化活性的二氧化铈纳米粒子,它可以通过减轻致命的脑损伤来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铈(III)离子与氨基己酸在水相中的短溶胶 - 凝胶反应制备均匀的3nm水分散的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在SAH模型小鼠SAH后一小时静脉内随机施用单剂量的二氧化铈纳米颗粒(0.5mg Ce / kg)或盐水对照。在72小时评估神经元死亡情况,巨噬细胞浸润,SAH分级和脑水肿

结果
具有高Ce3+与Ce4+比例的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在体外表现出有效的抗氧化,细胞保护和抗炎活性。在啮齿动物SAH模型中,出血的严重程度在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和盐水处理组之间是相当的。然而,二氧化铈纳米颗粒显着减少SAH后神经元死亡,巨噬细胞浸润和脑水肿。二氧化铈纳米粒子成功提高了存活率(二氧化铈纳米粒组为88.2%,而对照组为21.1%;P<0.001)和神经学结果(改良Garcia评分:二氧化铈纳米粒组为12.1±0.5,而对照组为4.4±0.5)

结论
使用氨基己酸在水相中完全合成的二氧化铈纳米颗粒通过有效的抗氧化,神经保护和抗炎活性证明了对抗SAH作用。鉴于目前SAH疗法的明显局限性,二氧化铈纳米粒子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剂,可能导致SAH治疗的范式转变。

原始出处:
Han-Gil Jeong. et al. Ceria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With Aminocaproic Acid for the Treatment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troke. 201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