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AJNR:球囊颅内血管成形术的价值

Tags: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颅内血管成形术      作者:杨中华 更新:2018-09-22

SAMMPRIS研究发现内科治疗组30天卒中或死亡发生率为5.8%,而支架组为14.7%。因此,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最佳治疗措施尚不清楚。很多专家一直探索是否某一些严重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能够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因为1年的卒中和死亡率高达12.2%,因此尚存在很大的空间来改善这些患者的管理,即使在SAMMPRIS研究内科治疗组。这样,对于处于卒中最高风险的患者,有人建议应该采取primary angioplasty的策略。

与置入支架血管成形术(stent-placement angioplasty)相比,primary angioplasty的优势为:如果目标动脉过于迂曲,支架系统很难通过,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损伤,增加雪梨效应(snowplowing effect)和奶酪刨丝器效应(cheese grater effect)的风险。最近几项报道也提示primary angioplasty不放置支架的优势。

2018年来自宣武医院的Y. Wang等在AJNR上公布了他们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分析了卒中高风险患者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primary balloon angioplasty)不放置支架的意义,并与SAMMPRIS研究的内科治疗组和支架治疗组的数据进行比较。

该研究纳入的患者为症状性严重颅内动脉狭窄并且前向血流不良的患者,这些患者皆采用了颅内血管成形术未放置支架。主要终点包括前向血流和残留狭窄的变化,以及1个月内卒中或死亡。

共纳入了35例患者,平均年龄64.3岁,平均随访9.7个月。手术前的平均狭窄率为88.4%。手术后即刻平均狭窄率为25.3%,最后一次随访血管造影平均狭窄率为34.7%。30天卒中或死亡1例(2.9%),没有患者发生手术中并发症。最后一次随访中卒中或死亡发生率为2.9%,这个结果优于SAMMPRIS研究的内科和支架治疗组。严重再狭窄率为12%,但是皆无症状。

最终作者认为在这个回顾性病例分析中,球囊血管成形术是卒中高风险症状性颅内狭窄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

原始出处:
Y. Wang, Y. Ma, P. Gao, et al. Primary Angioplasty without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High-Grade Intracranial Stenosis with Poor Circul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July 2018.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