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含肌酐约 100g,其中98%存在于肌肉内,每天约更2%。肌酸在磷酸激酶作用下,形成带有高能键的磷酸肌酸,为肌肉收缩时的能量来源和储备形式,磷酸肌酸释放出能量再经脱水而变为肌酐,由肾排出。
人体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性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3,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
1.病人连续3 天进低蛋白饮食(<4g/d)并禁食肉(无肌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
2.于第4天晨8 时将尿液排净,然后收集记录24小时尿量(次日晨8 时尿必须留下),并加入甲苯4~5ml防腐。取血2~3ml(抗凝或不抗凝均可),与24小时尿液同时送检
3.测定尿液及血肌酐浓度。
4.应用下列公式计算 Ccr。
Ccr(ml/min)=[尿肌酐浓度(μmol/L)x每分钟尿量(ml/min)] / 血浆肌酐浓度(μmol/L)。
由于每人肾的大小不相同,每分钟排尿能力也有差异,为排除这种个体差异可进行体表面积的校正,因肾脏大小与体表面积呈正比,以下公式可参考应用:
矫正清除率=[实际清除率x标准体表面积(1.73m2)] / 受试者的体表面积。
4小时留尿改良法
因留24小时尿不方便,易导致留不准(少)且高温时需冷藏,影响肌酐检测,因此常引起误差(偏低)。在严格控制条件下,24小时内血浆和尿液肌酐含量较恒定,为临床应用方便,故可用4 小时尿及空腹一次性取血进行肌酐测定,先计算每分钟尿量(ml/min),再按公式计算清除率:Ccr(ml/min)=[尿肌酐浓度(μmol/L)x每分钟尿量(ml/min)] / 血浆肌酐浓度(μmol/L)。
血肌酐计算法
计算公式为:
男性:Ccr(ml/min)=[(140-年龄)x体重(kg)] / [72x血肌酐浓度(mg/dl)]
女性:Ccr(ml/min)= [(140-年龄)x体重(kg)] / [85x血肌酐浓度(mg/dl)]
参考区间
成人80~120ml/min,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有自然下降趋势。西咪替丁、甲苄嘧啶、长期限制剧烈运动均使Ccr下降。
临床意义
1.判断肾小球损害程度
当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到正常值的50%,Ccr测定值可低至50ml/min,但血肌酐、尿素氮测定仍可在正常范围,因肾有强大的储备能力,故 Ccr 是较早反映 GFR 的灵敏指标。
2.评估肾功能
临床常用Ccr代替GFR,根据Ccr一般可将肾功能分为4期。
第1期(肾衰竭代偿期)Ccr为80~51ml/min;
第2期(肾衰竭失代偿期)Ccr为50~20ml/min;
第3期(肾衰竭期)Ccr为19~10ml/min;
第4期(尿毒症期或终末期肾衰竭)Ccr<10ml/min。
另一种分类是轻度损害Ccr在70~51ml/min;中度损害 Ccr在50~31ml/min;Ccr<30ml/min为重度损害。
3.指导治疗
慢性肾衰竭Ccr<30~40ml/min,应开始限制蛋白质摄人;
Ccr<30ml/min,噻嗪类利尿治疗常无效,不宜应用;
小于10ml/min 应结合临床进行肾替代治疗,肾脏对利尿剂(如呋塞米、利尿酸钠)的反应已极差。
此外,肾衰竭时凡由肾代谢或经肾排出的药物也可根据 Ccr 降低的程度来调节用药剂量和决定用药的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