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心疼!漯河一医生连做18小时手术,体重骤降8斤身体瘫软

Tags: 漯河   医生   手术      作者:佚名 更新:2020-01-04

“从寂静的夜晚到初晓的黎明,又从旭日的东升到夜幕的降临,共持续了18个小时的日夜奋战,赢得了4位颅内动脉瘤出血病人的转危为安……”1月4日,记者从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了解到,这是该院介入科手术室护士长轩艳婷,近日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引来诸多同事和网友点赞。

据了解,轩艳婷这条朋友圈记录的,是该院介入科主任宋太民身着30多斤铅衣连做4台急诊高危手术的事迹,整个过程耗时18个小时,当他做完最后一台手术后已经虚脱,甚至连体重都骤降了8斤。

一天工作刚刚完成,急诊手术却接踵而至

2019年12月26日,正当漯河市中心医院介入科手术室正要完成当天第31台心内冠脉手术时,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平静,“神经内科二病区患者突发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急需手术,请介入手术室做好准备!”来不及休息,介入科主任宋太民立即组织全科人员马上投入到手术准备当中。

急诊手术对于介入科来说经常会遇到,面对常态化的工作模式,宋太民和他的团队早已轻车熟路,接到电话后,立刻启动导管室,抗凝药物、急救设备等准备到位,一切都有条不紊,“患者结合DSA检查为多发后交通动脉瘤,为防止再出血,需要行介入栓塞治疗。”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王明科说,患者突发脑出血,情况紧急,手术难度大,必须马上进行急诊手术。

当天晚上10点,手术正式开始,由于患者颅内外血管迂曲,极有可能出现术中再破裂出血、恶性脑血管痉挛、脑心综合征等症状,甚至出现突发呼吸心跳停止,宋太民及其团队不能有一丝懈怠,打起十二分精神,为患者实施了全麻下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

4个小时后,凌晨2点,手术顺利完成,可谁也没想到,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高强度工作状态,18小时连做4台手术

就在第一台手术快要结束的时候,手术室再次响起急促的电话声。神经内科一病区又一名男性患者由于颅内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丧失,急需手术,患者家属不同意开颅夹闭术,要求选择动脉瘤栓塞术。

“第一台手术还没结束,宋主任就在台上开始了解这个病人的病情。”介入科手术室护士长轩艳婷向记者回忆,由于病情特殊,宋太民一下台就与患者家属进行了谈话,脑系科主任兼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郑春玲对患者手术进行全程监测,手术过程几乎没有停歇,第一位患者刚送回病房,第二位患者就推进了手术室。

“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繁多,解剖结构复杂,脑组织细胞对氧代谢的依赖性最高,而且具有明显的损伤后不可再生性,所以介入手术中出现微小的意外,造成血管破裂或闭塞,都有可能发生较心脏和外周脏器介入手术中严重多的并发症。因此,神经介入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宋太民告诉记者,所以在神经介入手术过程中大家精神高度集中,一直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之中。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第二台、第三台、第四台......时间一点点流逝,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天下午6点多,最后一台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手术也接近尾声。这名患者是位27岁的女性,送过来时颅内动脉瘤已经出血,随时都有死亡风险。“当时患者的丈夫带着2岁的孩子跟着来的,靠在墙边泣不成声,求医生全力救治他爱人的性命。”介入科医师李博说到,大家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不忍心,宋主任更是现场拍板,继续手术,为患者全力以赴。

手术+心理双重压力,做完后体重骤降了8斤

据宋太民介绍,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立即面临再次破裂出血,而再次出血的致死率高达40%—75%。因此,凡是疑为颅内动脉瘤时,原则上应尽快诊断,及早治疗。

此时,大家身穿着30多斤的铅衣,距离第一台急诊手术已经过去了14个小时,由于大量出汗,铅衣下的手术服都已经湿透了,病情危急,来不及换下,宋主任重新披上铅衣走上了手术台,经过4个多小时,栓塞微导管在微导丝的引导下置入动脉瘤体内,采用支架辅助技术对动脉瘤进行栓塞,即刻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邻近血管未受影响,动脉瘤栓塞满意,手术圆满成功。

当最后一台手术结束时,大家绷紧在心里的弦一下子放松了,由于长时间站立,加上饥饿和脱水,几近虚脱,都瘫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无法动弹。“在18个小时的高强度连轴手术过程中,宋主任几乎没有离开过手术台,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上不吃不喝不睡,术中几次都差点虚脱。”轩艳婷告诉记者,宋太民下手术台后量体重,竟足足少了8斤!
 
加班路上风雨兼程,医者仁心为患者拼尽全力

“从寂静的夜晚到初晓的黎明,又从旭日的东升到夜幕的降临,共持续了18个小时的日夜奋战,赢得了4位颅内动脉瘤出血病人的转危为安。”手术过后,轩艳婷在朋友圈发出的这段文字,让大家感慨不已。

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像这样的医护人员着实不少,特别是急诊急救和临床上的医务人员,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累是真的累,可是每次当看到患者期待的目光,你总会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这就是信任!”宋太民说,当看到患者健康的走出医院,他们才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当面对紧急突发事件或者急诊病人时,需要的不是理由,而是行动。”漯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告诉记者,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不管当时在什么地方,不管是否在休息,一声令下后,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准时到达患者最需要的地方,这才是医生的神圣职责。

来源:大河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