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研究揭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残疾进展可能来自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就像手机用久了变卡,既可能是因为突然死机(急性复发)造成的系统损伤,也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老化(静默进展)。多发性硬化患者最怕听到的,可能不是"复发"二字,而是医生那句"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即便没有急性复发,患者大脑中的神经纤维也在悄无声息地断裂退化。这项发表在神经病学顶刊的研究,首次通过高级影像技术捕捉到多发性硬化"静默进展"的关键证据——就像家里的电线慢慢老化,等到灯光开始闪烁时,往往为时已晚。
这项历时4年的追踪研究,对258名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了精密分组。结果令人心惊:发生过"无症状进展"的39名患者,其大脑胼胝体和运动神经束的微观结构出现了显著破坏。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者发现这些患者的神经纤维各向异性分数降低,径向扩散系数升高——这些专业术语翻译成人话就是:神经纤维的外皮脱落、内部结构松散,就像被虫蛀的电线,随时可能断联。
为什么没有复发症状病情却会恶化?研究团队给出了形象的比喻:多发性硬化的进展就像"温水煮青蛙"。急性复发相当于大火爆炒,患者能明显感觉到肢体麻木或视力下降;而静默进展则是文火慢炖,虽然每天变化微小,但日积月累就会导致神经纤维发生"瓦勒变性"——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纤维退化过程,就像电线从中间开始慢慢锈蚀,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这项发现对临床治疗具有颠覆性意义。传统治疗多关注于抑制炎症复发,却忽视了神经保护的"第二战场"。现在,通过DTI技术,医生能在患者出现明显功能障碍前5-7年就预测到神经退化风险。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专家建议:所有多发性硬化患者都应定期接受脑白质纤维束检查,就像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一样,把神经保护提到与抗炎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
面对这一医学难题,希望正在萌芽。研究团队发现,某些促进髓鞘再生的实验性药物,能显著改善DTI检测到的纤维完整性指标。或许不久的将来,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将进入"抗炎+神经修复"双管齐下的新时代。正如研究者所说:"我们不仅要扑灭神经炎症的明火,更要修复被灼伤的'电线'。"这场与隐性退化的赛跑,医学界正在赢得先机。
参考文献:
Granziera C. White Matter Tract Degenerat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With Progression Independent of Relapse Activity. Neurol Neuroimmunol Neuroinflamm. 2025 May;12(3):e200388. doi: 10.1212/NXI.000000000020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