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盘点:乙肝近期重要原始研究进展汇总

Tags:    作者:MedSci 更新:2018-10-20

【1】IFN和LAM连续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儿童的抗病毒效果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如何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目前仍未解决。本试验旨在研究抗病毒治疗对具有这些特征的儿童的益处。一项试验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招募了69例1-16岁、具有免疫耐受特性的初治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例为2:1。治疗组患者或接受干扰素(IFN)单药治疗;或连续接受IFN单药治疗,IFN与拉米夫定(lamivudine)联合治疗、LAM单独治疗。所有患者观察到第96周。结果表明,IFN和LAM连续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儿童的抗病毒效果,达到HBeAg血清转化和血清HBsAg消失。

【2】肌肉减少症与慢性乙肝的代谢不良受的患者中肝纤维化的风险增加相关


肌肉减少症与肝纤维化程度显着相关。本研究调查了肌肉减少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研究人员分析了2008 - 2011年韩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的数据。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计算肌肉减少症指数。在506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8名男性和248名女性)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评分和纤维化-4指数>2.67的患者有126例(24.9%)和217例(42.9%)。无论使用何种纤维化预测模型,肌肉减少症与显着的肝gan纤维化存在显着相关性。当根据代谢因素对研究人群进行分层时,肌肉减少症与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肝脂肪变性亚组之间的显着纤维化风险增加特异性相关。在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肌肉减少症和肝纤维化之间的独立关联。表明肌肉减少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显着肝纤维化有关,特别是那些患有肥胖症,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肝脏脂肪变性的患者这个相关性更加明显。

【3】深度测序显示,低水平致癌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在强有效抗乙肝病毒预防作用下仍然存在

最近的研究表明,低疾病复发风险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肝移植(LT)受者可考虑停止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核(t)ide类似物(NA)的预防。然而,在目前有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时代,肝移植后HBV隐性感染(OBI)和HBV变异的频率尚不清楚。通过巢式PCR和下一代扩增基因测序,对12例肝移植受体进行匹配的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试验。用cccDNA特异引物检测从PBMCs中分离出的HBV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水平,并通过核酸杂交和Sanger测序证实。用逆转录嵌套PCR检测PBMC中的HBV mRNA水平。肝移植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9例患者血清HBsAg阴性。所有血浆和PBMC均检测到HBV DNA;12例患者中,在10患者的PBMC中可检测到cccDNA和/或mRNA。两个位点均有明显的HBV准种多样性,且在不同频率下检测到与肝硬化和肝癌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表明,与严重肝病相关的OBI和HBV变异在肝移植患者的预防中一直存在。尽管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HBV控制和cccDNA转录沉默可能发生,但在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史上,完全病毒学根除并没有发生。

【4】Nivolumab和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治疗转移性食管胃癌患者

二线化疗失败后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选择有限。在亚洲人群晚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肿瘤患者中,Nivolumab与安慰剂相比可以改善患者总生存。近期一项研究探究了Nivolumab和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治疗化疗耐药的食管胃癌西方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来自欧洲或美国中心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化疗耐药的胃癌、食管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肿瘤患者接受Nivolumab或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治疗。研究还评估了肿瘤PD-L1状态与治疗反应和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16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59例Nivolumab 3mk/kg,49例Nivolumab 1mg/kg联合Ipilimumab 3mg/kg,52例Nivolumab 3mg/kg联合Ipilimumab 1mg/kg)中,79%的患者之前接受过两种或三种治疗。三组中,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2%,24%和8%。疾病缓解情况与肿瘤PD-L1状态无关。表明Nivolumab和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治疗化疗耐药的食管胃癌患者具有抗肿瘤活性,持续治疗反应,有助于长期总生存,且安全性可控。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