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从顶层设计到学科操作 处处有医学创新发展新思路

Tags: 顶层设计   学科操作   医学创新      作者:白雪 更新:2019-09-07

新秋入序,硕果相伴。

9月7日,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下称南大二附院)和健康界联合举办的2019医学创新与发展院士高峰论坛在江西南昌盛大开幕。近千位政策制定参与者、医健管理者、临床一线人员齐聚美丽的赣江之滨,共同研习有关医学创新与发展更宽广的思路。

论坛伊始,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菊生、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传美、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南大二附院党委书记程学新纷纷致辞。近年来南大二附院乃至江西全省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脚步与蓝图被清晰呈现。“2018年,江西省公立医院的门诊病人满意度,住院病人满意度及医院职工满意度,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十、第七位。”曾传美说道。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医学创新更是医学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医院管理建设,再到学科专业细分,究竟如何到达“健康中国”的彼岸?

胡瑞荣:医联体建设重在质量

政策支持下,分级诊疗正当行,其中,医联体建设已成效初显。

全国共有城市医疗集团1860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129个,跨区域专科联盟2428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5682个;2018年全国上转患者1235万例次,同比减少15%,下转患者883万例次,同比增加83% ,首次逆转了“上转容易下转难”的转诊局面。

胡.JPG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胡瑞荣对这四种医联体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城市医疗集团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内资源共享;远程医疗协作网使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基层能力提升;县域医共体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专科联盟则能有效补齐薄弱学科短板。

“医联体建设重在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胡瑞荣在下一步工作安排中强调,要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医患利益趋同。并使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实现病人不动,信息移动,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到2020年,医联体建设各项工作都要对标对表完成,各地区要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狠抓落实,狠抓成效。”

季加孚:建设研究型医院的5大秘诀

论坛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季加孚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健康中国大局出发,紧密围绕现代医院内涵和卓越医院管理理论,介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型医院建设经验,从管理者角度给出五条解决之道。

一要突出领导力建设,构建整合型治理体系。构建高度融合的组织架构,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领导力;

二要重视战略规划,突出顶层设计。要制定战略与策略,并让员工理解并认同;

三要聚焦人才战略,发挥人才优势。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适宜发展环境,建立临床专职科研队伍,促进临床、科研协同发展;

四是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内在动能。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完善多学科诊疗模式;要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临床试验先锋地位;要夯实基础研究,推动成果转化;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

五是以患者为中心,聚焦患者与社会,使医学发展真正造福人民群众。

“国家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医学创新的体系支撑。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同样需要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季加孚强调,现代医院具有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依据,以研究为导向,以技术为驱动的四大特质,这也是我国医院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医学和肿瘤研究领域,和国际一流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顾东风: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任重而道远

心脑血管疾病已然成为全球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顾东风,长期主要从事心血管慢性病流行病学、人群防治和遗传病因研究。本次论坛上,他带来了有关“中国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与个体化防治”的主题分享。

重大心脑血管疾病不仅给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更是带来严重社会经济负担。2017年,我国冠心病死亡175万,脑卒中死亡211万。

“综合评估个体化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进行风险分层,并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是实现个体心脑血管病早期防治的重要基础。”顾东风强调。

“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是顾东风在会上带来的新名词,但其概念并非近几年才出现。事实上从1983年开始,我国就进行了冠心病预测的首次尝试。经过30余年的研究,模型的预测效果显着优于欧美及其他模型,获评2016年度国内十大医学进展之一。

顾名思义,经过多年且大量的样本研究,健康生活方式既对维持个人心血管健康十分重要,又对实现健康社区、城市、健康中国而言,具有重大的社会与公共卫生意义。“与此同时,还需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将基层防控工作的关口前移,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

据顾东风介绍,“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工具已经应用超2400万人次,帮助医生和居民开展心血管病风险管理和防控。“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任重而道远,只有切实做好危险分层,积极开展危险因素防治,才能真正降低国人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提高人民健康生活质量。”

樊代明:整合医学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致力于医学发展宏观战略研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樊代明,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整合医学理论,并付诸实践。

医学发展的轨迹离不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医学从最初的单一形态,后来逐渐划分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部分,到如今呈现出众多细分学科,在助力医生更加专业化的同时,也带来各种问题。既往,让樊代明痛心地看到,当前医学知识碎片化,专科过于细分,医生的知识面很局限,有时只知病灶而不能从整体上给患者做出诊断

“整合医学与专科化并不矛盾,专科使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但最终还得回归整体。医学是为病人治疗,而不是只治病灶。”会上快言快语的樊代明说到此,特意放慢语速,“医学要把所有与人相关的知识整合到一起,根据人体的本质和人的本性而取舍,才能从极其复杂的问题中找到适合人类健康的正确答案。”

在樊代明看来,整合医学变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实现进行修整、调节,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不过,他也指出,整合医学是一种方法学,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不能一蹴而就。“主要是把现有已知的碎片化医学知识整合起来,提取合理的部分,形成新的医学体系。”他谈到,通过这种方法学可提高医学水平,减少患者痛苦,降低诊疗费用,促进医学发展。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