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900万人罹患糖尿病,与这一风险因素强烈相关!

Tags: 糖尿病      作者:生物探索 更新:2023-01-12

夜间暴露于室外人造光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城市光污染不仅会影响大城市的居民,还会影响距离光源数百公里的郊区和森林公园等偏远地区的居民。尽管世界上有超过80%的人口在夜间暴露在光污染中,但直到最近几年,这个问题才得到关注。

在自然界24小时的光暗循环下,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大多数生物体已经发展出一种内源性昼夜节律计时系统,以适应光暗阶段的规律交替。夜间暴露于人造光可能会抑制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夜间分泌,动物实验发现,光污染会改变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昼夜节律,导致过早死亡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卧室人造光暴露与一般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发展呈正相关。糖尿病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主要归因于行为和环境风险因素。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人工照明大大增加,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更容易从大自然的24小时昼夜节律转变为全天候工作和接触人造光模式。基于此,有必要评估导致糖尿病或与糖尿病相关的人造光源的范围,以便实施有效的预防策略。
 
为了理清慢性暴露于室外人造光和葡萄糖稳态标志物与糖尿病患病率之间的关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团队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发现,夜间暴露于人造光的程度越高,糖尿病发病率越高。该项研究成果以“Outdoor light at night in relation to glucose homoeostasis and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 a national and cross-dival study of 98,658 participants from 162 study sites”为题,发表在Diabetologia上。

图片

图1 研究成果(图源:[1])
 
该项研究纳入了中国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研究的98658名参与者数据,涉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同地理区域的162个研究点,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2.7岁。对参与者的BMI进行评估,并采集其血液样本以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进一步评估参与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β细胞功能等。
 
研究人员根据每个研究点的平均室外人造光暴露水平,将其分为五个五分位数,将参与者分为5组,分别是第1分位数组、第2分位数组、第3分位数组、第4分位数组、第5分位数组,夜间室外人造光暴露水平中位数分别为为1.0 nWcm-2sr-1
、3.9 nW cm-2sr-1、7.0 nW cm-2sr-1、17.0 nW cm-2sr-1、69.1 nW cm-2sr-1
 
研究人员发现,夜间室外人造光暴露水平与参与者血糖调节能力受损、血糖升高和糖尿病风险增加呈正相关,室外人造光暴露水平每升高1分位数,参与者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就增加7%。与第1分位数组的人相比,第5分位数组的参与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28%,可归因于人造光暴露的糖尿病患者估计为900万人
 
基于这项针对中国成年人群的全国性调查,长期接触住宅室外人造光与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患病率呈正相关,与β细胞功能呈负相关。在调整了重要的糖尿病风险因素后,这些关联依旧是稳健的。平均而言,与生活在人造光接触率最低五分之一地区的人相比,生活在人造光接触率最高五分之一地区每42人中就多出一位糖尿病患者。该项研究结果对于评估光污染对中国公民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
 
此外,还发现室外人造光暴露对代谢调节和疾病的不利影响,包括肥胖、精神疾病和癌症。比如,在一项基于香港老年人前瞻性队列的分析中,室外人造光增加60 nW cm -2 sr -1与冠心病风险增加 10% 有关。
 
暴露于人造光之所以会对人体伤害如此大,是因为其可能会破坏昼夜节律,从而导致生理活动和代谢变量发生变化,包括运动、体温、食物摄入、脂质分布、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代谢和血浆褪黑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脂肪酸。另外,人造光暴露引起的中央时钟紊乱导致大脑区域的昼夜节律紊乱以及不同外周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紊乱。
 
参考资料:
[1]Zheng R, Xin Z, Li M, et al. Outdoor light at night in relation to glucose homoeostasis and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 a national and cross-dival study of 98,658 participants from 162 study sites. Diabetologia. 2023 Feb;66(2):336-345. doi: 10.1007/s00125-022-05819-x. Epub 2022 Nov 14. PMID: 36372821.

来源:生物探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