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行为疗法(CCBT)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旨在通过减少治疗师的时间投入,同时保持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缩短的CCBT方案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并评估其对大脑功能连接的影响。研究假设,CCBT不仅能够改善抑郁症状,还能通过调节前额叶皮层(PFC)与皮层下区域的连接,增强对情感过程的控制。
研究共招募了112名参与者,其中72名被诊断为MDD,40名为健康对照组(HC)。MDD参与者被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和等待组,早期治疗组在入组后立即开始治疗,而等待组则在等待3-4周后开始治疗。所有参与者在基线时接受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并在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扫描。CCBT治疗包括5次由治疗师主导的CBT会话和9次基于计算机的训练课程,总疗程为8周。治疗的核心技术包括认知重构、行为激活、活动安排等。研究使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估抑郁症状的变化,并通过fMRI数据评估大脑功能连接的变化。
图1:MDD参与者研究流程示意图,展示了MDD参与者在研究中的各个阶段
研究结果显示,CCBT显著改善了抑郁症状。在MDD参与者中,MADRS和BDI评分在治疗后平均下降了约50%。等待组在等待期间抑郁症状没有显著变化,但在接受CCBT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fMRI数据分析表明,CCBT治疗后,MDD患者的多个大脑区域的功能连接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与膝下前扣带皮层(sgACC)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负相关,而默认模式网络(DMN)与sgACC之间的连接也变得更加负相关。此外,前额顶叶网络(FPN)与双侧杏仁核、海马、伏隔核以及sgACC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正相关。DMN与双侧前脑岛的连接也变得更加正相关。这些连接变化与抑郁症状的改善相关,尤其是FPN与sgACC之间的连接变化与BDI评分的改善显著相关。
图2:治疗过程中临床评分的变化,展示了早期组和等待组在每次研究访视时的MADRS和BDI评分
研究还发现,CCBT的治疗效果与传统的CBT相当,且通过计算机辅助的方式减少了治疗师的时间投入。尽管本研究没有直接比较CCBT与传统CBT的疗效,但结果表明,CCBT在改善抑郁症状和调节大脑功能连接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些发现支持了CCBT作为一种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法的潜力,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CCBT可以提高治疗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原始出处:
JNNP:认知行为疗法(CBT)在缓解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疲劳方面的长期疗效
0
2023-11-01
点击查看
Lancet子刊:聚焦创伤的认知行为治疗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疗效
0
2024-01-02
点击查看
Psychiatry Res: 一种针对早期精神病的数字健康干预措施(Actissist)的效果
0
2024-06-25
点击查看
柳叶刀子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哪种干预效果最好?
0
2024-06-28
点击查看
Lancet Psychiatry:治疗耐药性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和社会心理干预
0
2024-08-02
点击查看
Molecular Psychiatry:记忆再巩固干预对恐惧症长期疗效的关键作用
0
2025-01-13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