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家庭医生来了,退休临床医生和全科医生最吃香!

Tags: 家庭医生   退休医生   全科医生      作者:佚名 更新:2016-06-07

6月6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从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明确签约服务主体、优化签约服务内涵、健全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建立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加强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强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组织实施八个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

鼓励部分退休临床医师作为家庭医生

《意见》指出,2016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服务形式——家庭医生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实行团队签约服务,签订服务协议,并鼓励组合式签约。 一般来说,家庭医生团队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二级以上医院应选派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有条件的地区可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 

如何签约——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服务责任区域,居民或家庭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此外,为加强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接,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可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在组合之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在组合之外就诊应当通过家庭医生转诊。 

最需要谁——由于我国全科医生人数紧缺,现阶段的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意见》鼓励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签订协议为其提供服务场所和辅助性服务。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未来将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

多项激励机制向全科医生倾斜

为了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见》在签约服务收付费、建立签约服务激励机制、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方面也给与了指导意见。

合理控费——《意见》提出健全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合理确定签约服务费。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按规定实施救助。签约服务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 

《意见》还明确提出,家庭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或向非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规定收取费用。 

激励人才——为了鼓励全科医生,《意见》提出建立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包括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综合激励政策等。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将优秀人员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签约服务水平,并将签约服务评价考核结果作为相关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同时,拓展国内外培训渠道,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与家庭医生定期到临床教学基地进修制度。加强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提高签约服务质量。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医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内容,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提高就医体验、改善医患关系”的制度支撑,《意见》的出台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让基层卫生机构“接得住”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生就业更宽泛,人文精神回归要及时

古今中外都把医学视为治病救人的“仁术”,是最讲人文精神的。

西方医学开创者希波克拉底说:“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

名医孙思邈说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善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治病其实更是治人,当医学被技术裹挟前行的时候,似乎已经把“人”的因素已经忘掉。我们肯定技术进步对医学的重要贡献,不过医学和人文分开太久,导致的“以技术为目的”“医院唯经济效益论”“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等现实问题让我们急切呼唤人文的回归、医学人文的紧密结合。

分级诊疗制度尤其是家庭医生是缓和医患关系的润滑剂。起到初诊、分诊作用,也能为街坊解决很多小病小痛,大大减轻了大医院解决“小病”的压力。患者的就医环境优雅,诊治过程跟聊天一样轻松,不用排2个小时的队看一个2分钟的病,怨言少了,称赞多了,自然能够提升就医体验,改善医患关系。

而医学人文精神之核心无疑是增进人民的健康,关心和爱护患者、维护患者的权益。同时,也应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和尊严,保护他们的权益(沈铭贤语)。体现在医疗实践中的人文精神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病人的爱怜和感恩,道德实践甚至超过医学实践。

医学人文在于细节,一如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每天晚上总是提着灯为伤病员盖衣被;医学人文在于恒久的坚持,医患双方同舟共济,携手前行。

来源:当代医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