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谁偷走了我的白细胞?

Tags: 白细胞   血液      作者:范骁 更新:2018-10-11

前 言

血液分析仪的全面普及与临床应用给检验工作带来了质和量的提升,但再尖端的仪器设备依然避免不了故障的发生、纠正不了检验前的错误,更替代不了显微镜复检的地位,下面探讨的案例就是关于仪器维护、检验过程质量,以及报告审核、复检等相关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案例经过与分析

审核报告单时发现一例报告:患者女,17岁,临床诊断为肢体疼痛,其血常规结果如下:



该患者白细胞总数已低至本科室白细胞危急值,患者其它结果显示中度贫血,未见仪器报警。于是立即查看病例得知病人临床症状除了肢体疼痛,未见其它异常,如该检验结果实属该患者,该结果似乎不太符合临床表现,由此高度怀疑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于是做以下分析:

首先查看当日仪器使用状态和该标本检测时仪器有无异常,查看后未发现异常。然后查看当日室内质控和标本状态,室内质控在控、标本量偏少(大约1ml),其余未见明显异常。于是翻看血球仪该标本原始记录,如下图:









发现该患者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原始记录中三系均有报警,该结果触了血球复检两方面复检规则:一是全血细胞计数相关的规则:WBC<2.5或>30.0*109/L(首次结果);二是与仪器报警信息相关的规则:

1、仪器报警阳性,可见分类异常、计数异常、形态异常;

2、提示NRBC(有核红细胞)原始细胞、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所触犯的复检规则中均要求涂片复检(有核红细胞影响白细胞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假性升高)。手工图片镜检,白细胞显微镜下4-5/HP(白细胞总数约6-8x109/L),成熟红细胞分布均匀,未见形态异常。图片如下:



其次将该标本在原仪器更换为手动模式进样、白细胞手工计数,得白细胞结果依次为



同样标本,SYSMEX XT-4000i血球仪自动进样模式第一次结果和复检结果相差如此之大。这样可以断定第一次的血常规结果不可信!

再次回头看标本,如下图:



由图可见标本量虽较少,但SYSMEX XT-4000i血球仪自动进样模式在当标本量大于1ml时,对标本检测所需吸取标本量无影响。那是什么原因造成检验结果如此大的差异?于是将该标本拿到科室另外同品牌血球仪(SYSMEX XS-800i血球仪)检测,该仪器为手动模式进样,所得检测结果与复检结果一致。第一次结果与复检、SYSMEX XS-800i血球仪的结果差异如此之大,原因很有可能在于第一次检测所用的仪器。

对仪器通过各方面原因查找,最后在查看取样穿刺器发现端倪,我科室所使用仪器时间较久,穿刺针反复磨损,造成穿刺器严重的损坏,穿刺采样针的前针壁已被磨穿,在吸取标本时有气泡混入,导致吸取量不足。到了这里有人有疑问:为什么标本不足,仪器为什么不报警?最后查问到,当天检测所使用模式为工程师模式(所谓的工程师模式是方便仪器维修工程师快速进入检修仪器模式而设定的),对于日常的错误信息报警是一律忽略屏蔽。该标本在检测中虽有吸样量不足,但工程师模式将该报警信息忽略,仍然会进行下一步检测,检测得出的散点图和直方图看出细胞数较低,而不能准确反映标本不足。

案例总结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工作中报告单的审核要面面俱到,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这个案例体会如下:

一是检验质量控制贯穿整个检验过程,尤其检验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检验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标本的采集量会影响相关的抗凝比例,可能会造成血液稀释或者血凝凝集,标本较少会影响仪器采样量;

二是检验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是确保仪器正常运转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日常维护保养质量效果也会直接反射在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上,如:该案例中工作人员仪器维护保养不到位,未及时发现采样针故障,再加之非“法”使用工程师模式,从而忽略仪器故障报警信息,导致仪器在“病态”的状态下做出“病态”的结果;

三是在检验工作中检验结果触犯了复检规则时,一定要按照复检要求进行复检,而不是将标本按照同样的方式再做一次,这样不但达不到复检的目的,反而对医疗资源造成浪费,同时也会给临床提供错误的诊疗依据;四是工作人员应有责任心,现代仪器虽速度快、结果精准、节省人力,但仪器仍然取代不了手工,检验结果不是仪器出的干瘪数据,它是需要结合实验室与临床对整个检验过程的细节进行把握、分析、审核而得出的检验结果。

在检验整个过程中错误是有累加放大效应的,该案例就是一个个差之毫厘细节错误累加到一起而形成谬之千里的错误检验报告!所以,往往在细节上百分一的错误都可能酿成百分之百的灾难!

来源:检验医学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