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全国卫生计生科教工作会议召开,2018年要重点做好这些工作

Tags: 卫计委   健康中国   医学教育      作者:刘志勇,谭嘉 更新:2018-02-05


2月2日,全国卫生计生科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2018年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医教协同改革,做好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实施、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体系建设、成果转移推广、技术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实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继续医学教育改革等重点工作,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会议指出,近5年卫生与健康领域科教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17年卫生计生科教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深化科卫协同管理新体制,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保障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国办印发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住院医师规培纵深推进,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启动,继续医学教育稳步推进。

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科教支撑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医药类专利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医学科技论文总量跃升全球第二位,高被引论文世界占比从2013年的6.14%上升到2017年的9.18%。数字的背后是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工作从夯实基础向提升质量的转变,从“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

与此同时,我国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确立,体现行业特点、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基本建立并与国际接轨,从根本上提升了我国临床医师的入门水平。

不断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培养,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医卫科技创新发展蹄疾步稳

近年来,我国科卫协同管理新机制不断深化。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发布实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指导意见和“十三五”科技创新、生物技术、生物安全等多个专项规划,完成了“十三五”行业科技创新的谋篇布局。

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获悉,作为临床医学研究创新体制上的重点改革举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已在11个疾病领域组建了3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布局开展140多个临床研究队列,涉及60余个病种。委级重点实验室全部完成评估并实现动态管理,12家优秀实验室获得稳定支持,3家不合格实验室被淘汰。中国医学科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院自2016年起启动实施的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已被列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医学科研院所的目标,着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等计划项目,一批创新成果在深化医改、惠及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等重要疾病领域产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全球首个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新型结核诊断试剂、3D打印人工骨科材料等一批创新产品获批上市,为疾病诊治提供更多手段。

我国卫生计生科技领域政产学研用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正在形成。3家国家转化医学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5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90家委级重点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一些高校和学科正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迈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唯一行业类科研基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序列,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成果转化离不开政策支持

一大批创新药物和临床急需大品种药物进入临床,医药产业实现从仿制走向创制的战略性转变。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技术能力持续提升,建成覆盖全国的病原监测实验室网络体系,在从容应对历次重大疫情中展现出“中国能力”。数百种重大疾病诊治技术、诊疗规范和防治策略应用实践,越来越多的“中国证据”和“中国方案”让百姓受益。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高值耗材、新型生物材料、可穿戴健康设备等“中国创造”大量涌现,国产制剂药物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并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成果转化进程提速,都离不开扎实的科技保障体系建设和政策支持。“医教协同”“科卫协同”“医工协同”“军民融合”创造性的机制,构建了我国适应医卫科技改革发展大势、体现行业需求导向、有效引导资源配置的新型管理模式。

四川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6条政策等文件,从制度上明确了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创新主体地位,规定医务人员同等享受科技创新各项激励政策。省财政对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从2013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4亿元。四川省卫生计生委还成立了全面创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等决策咨询机构,提供智力支持;与科技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科卫协同机制。

专家表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专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培养等重大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重要基地平台建设,都离不开政策协同机制的引领。

医学人才培养精彩纷呈

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出台了本地具体实施意见,省域医教协同改革正在加快推进。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训全科医生20.9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5人,较2012年年底增长近1倍,为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儿科、精神科、妇产科、病理科、麻醉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与2012年相比,儿科、精神科、妇产科医师数分别增长了25%、36%、21%,紧缺状况得到逐步缓解。

广东省明确将“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3名以上”作为卫生强省的主要指标,2017年~2019年预算投入10.26亿元用于加强粤东西北地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计划培训培养全科医生1.5万名,订单定向医学生3000名,全科医生特岗2780个。该省认定建设了覆盖全省各地市的42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网络,目前共招收4届2000余名全科学员,第一届学员已全部结业并走向全科医生岗位。

2017年,我国新招收培养全科医生3.6万人,较去年增长了38%;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地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超过3人;持续实施住培援藏援疆行动、黔医人才计划、紧缺人才培训、乡村医生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精准对接需求,为健康扶贫和紧缺专业发展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全国新招收住院医师7.1万人,其中紧缺专业2万人,重庆、贵州、青海、新疆全面完成紧缺专业招收计划;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结业考核,2017年上半年通过结业考核3.5万人;择优遴选增补培训基地301家;对31个省份实施全覆盖的第三方评估,开展飞行检查,对问题基地予以黄牌警告或红牌撤销。

来源:健康报医生频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