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数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如消化道炎症、器质性损害、饮食不节等因素,也可为功能性。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也可为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对一些消化系统以外及原因不明的病变应警惕免疫系统疾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 、多器官损害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消化道受累发生率在国外统计约为50%,西京医院免疫科统计20%左右,可出现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临床上,SLE多以发热、皮疹、关节痛为首发表现,而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较少,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炎或SLE相关的神经源损害相关。免疫复合物及补体在血管壁的沉着,炎性细胞的浸润,小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导致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甚至可出现肠梗阻,少数病人可出现急性胰腺炎、蛋白丢失性肠病、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炎性肠病等。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约10﹪患者消化道症状为疾病的首发症状,胃肠道的各个部位均可受累。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出血等,其表现可能会掩盖SLE的其他表现,有时还以反复腹泻发病,并符合Crohn's disease (CD)诊断标准,新近有狼疮患者以无痛性腹水为首发表现的报道,提示除了肾病综合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缩窄性心包炎、Budd-Chian综合征等因素外,急慢性腹膜炎是狼疮患者出现腹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报道逐渐增多,狼疮患者出现急腹症的原因也很多。
包括:
(1)急性胰腺炎:其发病可能与胰腺组织血管炎,微血栓、抗磷脂抗体阳性及抗胰腺组织抗体的产生有关,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
(2)缺血坏死性血管炎:其原因为免疫复合物形成,沉积于小的血管壁导致特异性免疫反应而发生血管缺血坏死,在CT上有“靶征”或“双晕征”等特征性表现;
(3)肠壁穿孔:主要是因肠壁局灶性缺血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固体粪便长时期存留于直肠内;
(4)自发性脾破裂:对于病史长的患者要警惕自发性脾破裂的危险,SLE引发自发性脾破裂非常罕见,通常通过病理才可确定,其原因可能为白髓萎缩而红髓异常充血所致;
(5)假性肠梗阻: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炎、平滑肌运动障碍及浆膜腔积液麻痹肠壁有关,有报道发病率达40% 左右;
(6)内脏肌肉运动障碍综合征(visceral muscle dysmotility syndrome,VMDS):通常以急腹症为表现,临床上应积极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应排除感染及机械等因素。
不同年龄段狼疮患者均可出现急腹症,而成人与儿童则具有不同特点。临床免疫科总结2014-2016年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结果显示:
成人狼疮患者出现急性腹痛的原因更为多样,最常见的是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占18.5%,其次是急性胃肠炎14.4%,胰腺炎10.3%,急性阑尾炎7.5%,胆囊炎6.2%;
儿童狼疮急腹症最多的原因是狼疮肠系膜血管炎(31.6%),更易反复发作,静脉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但也有儿童狼疮胰腺炎发病,预后凶险的报道。
以消化系统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SLE患者,临床上易误诊、漏诊。若出现急腹症,其病死率可达9.4%。对于临床上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同时出现多系统损害,难以用单系统疾病完全解释的情况,应考虑到免疫系统疾病,尤其是SLE。早期进行相关免疫学检查,评估器官损伤程度,对于早期控制病情活动,减少死亡率尤为重要。
来源:西京风湿免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