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Ann Thorac Surg:肺癌手术中肺段切除术方案 切割缝合器 vs 电刀?

Tags: 肺癌   肺段切除术   切割缝合器组      作者:李鹤成 更新:2020-04-13

2020年3月,李鹤成教授团队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Methods for Dissecting Intersegmental Planes in Segmentectom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在国际胸外科届权威期刊、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官方杂志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在线发表。本文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胸外科李鹤成教授,陈醒狮博士和金润森博士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研究历时两年,证实了在接受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中,使用切割缝合器处理段间平面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并不会增加肺功能损失及总医疗费用,为临床上肺段切除术中段间平面处理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注册号:NCT03192904)。

在早期肺癌中,解剖性肺段切除能获得与肺叶切除相当的远期疗效,且有利于术后肺功能的保留。因此,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已将肺段切除术列为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之一。但由于肺段解剖复杂、变异较大,且段与段之间没有明确界限,用何种方式分离段间平面就成了肺段切除术中的难点。因此,瑞金医院胸外科团队开展了本项前瞻性研究,对比两种目前最常用的段间平面处理方式的围手术期结果,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原计划入组136例,但由于中期检查时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差过大提前终止,终止前入组了自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间在瑞金医院胸外科接受肺段切除术的70例病例。最终有65例纳入分析,其中切割缝合器组33例,电刀组3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ASA评分、肿瘤位置等基线数据上均无明显差异。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数据,结果显示切割缝合器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电刀组(2/33, 6.1% vs 11/32, 34.4%, P =0.004)。

 图1 本研究入组流程图

进一步分析显示,造成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电刀组持续漏气或拔管后气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切割缝合器组。与此同时,两组在其他围手术期指标,以及肺功能保留和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两种段间平面处理方式的远期疗效仍需长期随访结果。

图1 围手术期结果比较

原始出处:

Chen X, Jin R, Xiang J, Han D, Zhang Y, Li C, Yang S, Wu H, Han Y, Yuan Y, Chen K, Du H, Hang J, Sihoe ADL, Li H. Methods for Dissecting Intersegmental Planes in Segmentectom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Thorac Surg. 2020 Mar 12. pii: S0003-4975(20)30363-5. doi: 10.1016/j.athoracsur.2020.02.013

研究者介绍

李鹤成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瑞金医院胸外科科主任,美国外科学院成员(FACS),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常委,擅长以微创手术为主的肺癌、食管或贲门癌、纵隔肿瘤、胸膜肿瘤等胸部疾病的综合治疗。研究方向:肺癌、食管癌及胸腺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陈醒狮  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导师为瑞金医院胸外科李鹤成教授。研究方向:肺癌、食管癌的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

金润森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胸部肿瘤微创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

来源:瑞金医院图书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