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多学科诊疗最适宜用在肿瘤治疗领域,应用越早、效果越好!

Tags: 诊疗   多学科   效果      作者:码万祺(特约) 更新:2020-07-03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癌症定义为一种慢性病,但人们对癌症的恐惧依然根深蒂固,不仅因为其死亡率高,还因为巨大的疾病负担。目前中国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日本、韩国、西方发达国家:

首先,我们还没有达到全面普查的状态,很多早期肿瘤患者不能够被及时发现,发现的时候就晚期了,5年生存率自然比较低。其次,我们还没有那么多的新药,创新药现在都在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上市往往要晚2—3年,治疗效果相对就会差一些。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一些患者连普通的医保报销的化疗药物都用不到,都不能承受。

全世界每年因肿瘤死亡的病人大概有800万,但早期被确诊的肿瘤病人绝大部分都能治愈,所以要早防早治,尤其提倡在社区里做肿瘤筛查。即使得了肿瘤,以后肿瘤的治愈率肯定越来越高。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预计今后两三年里,肿瘤的5年生存率应该会有很大提高,主要是因为新疗法的出现,如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双靶点、双功能单抗等,治疗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

任何一个患者在某个阶段,一定有一种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但每个人的能力和知识面是有限的,特别是现在,医生的分工越来越细。肿瘤病人到某一个阶段,到底是适合做手术治疗,还是做内科治疗,还是做放疗,或是做其他的治疗,每个医生只掌握他自己专业的那一面,这时候就需要不同学科的医生坐在一起,包括病理科、影像诊断科、介入科、内科、外科、放疗科等,就病人的现状制定最适合的治疗策略,让病人利益最大化,这就是MDT(多学科诊疗)。

在英国,所有的肿瘤病人,都必须经过MDT的讨论,给出最佳治疗方案。中国目前没有条件广泛开展MDT,但我们还是要尽量把MDT理念灌输给我们的医生。医生在做多学科讨论的过程中,就是向其他科室学习的过程,当下一次我再遇到病人的时候,我就知道:原来这个病人我不仅可以给他做系统的化疗,还可以在肿瘤缩小之后,把病人送到外科医生手上,让他把病灶切除了。假如医生都是自己(凭经验而不是指南)给病人治病,这时就只靠医生的良心决定病人能活多长时间。”

笔者这篇文章就受到上面采访报道内容的启发,多学科诊疗与肿瘤治疗相结合的意义十分明显。但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讨论、细化、完善,本文抛砖引玉,对此做一些理论及实践的探讨。

一、多学科诊疗,应让肿瘤治疗买得起单

多学科诊疗目前开展得不顺利、推进不了,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医生不够用,特别是专家型医生集中在三甲医院,供小于求、分身乏术;二是效率不够用,社会和行业目前理解的多学科诊疗形式呆板,实际效果往往虎头蛇尾;三是患者不够用,一想到七八个科室医生联合给看病,治疗费用不得起飞啊?患者作罢。但其实这三个原因都是伪命题,都可以通则变。

我们国家医生总数很多,单拿肿瘤治疗领域来说,专科医生总数不少,再看多学科诊疗领域的话,各科医生数量更可观了;我们国家医生数量显得不够,主要原因:一是资源匹配错位,三甲医院医生少患者多,三甲医院规模有限,不可能无限制招聘医生;二是部分专科较弱,比如一些肿瘤医生诊疗能力确实良莠不齐,且水平提高乏力。后者不改善,前者问题更甚。

关于效率不够用、患者不够用,可以放到一起说。一是多学科诊疗,不意味着参与学科和医生人数越多越好,甚至是亲自到场才好,这种偏颇理解极大地干涉了跨区域、跨医院的多学科诊疗发展。二是多学科诊疗,应紧密围绕病人的现状及主客观需求做菜单式、个性化设计,以肿瘤病人为例,因为有巨大的疾病负担,救治费用不菲,就希望少走弯路、谋定而后动。

二、肿瘤治疗,医生靠什么平台学习

肿瘤治疗,目前存在两个现状:一是病人下沉,不仅城市,在广大乡村地区也有正常发病率,且越是在农村地区,有效治疗覆盖的矛盾就越突出;二是治疗下沉,虽然许多肿瘤病人参与异地就医,但在本乡本土的各级医院治疗仍是现状。一些跨国药企也将学术推广和市场团队下沉到县级医院。多学科诊疗也分为较低水平和较高水平,较低等级医院的MDT水平较低。

受新冠疫情诊疗方案的启发,我们看到集全国优秀医疗资源的合力,并在临床上稳妥尝试、快速检验,几个版本的诊疗方案之间能做到迅速迭代。但在日常医疗服务秩序和行业交流频次下,本地医疗场景、较低等级医院的医生很难突破壁垒获得学习提高。相反,一些滥竽充数、的医生盯住肿瘤病人,假治疗滥治疗,他们认为肿瘤病人反正治不好。

这些能力或品行不佳的医院医生,没有想到:一旦肿瘤病人接触到了更全面、合理的及时治疗,生活质量及存活期能明显提高。更没有想到:就算一些肿瘤病人最终仍无法治愈,但在求医路上本可以避开许多无用功,心理和经济上都好过一些。运用高效的多学科诊疗打开壁垒,能减少这种低效、无效治疗行为。同时,逼迫所有与肿瘤治疗相关的医生参与到MDT。

这种高效工具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多学科诊疗合作。它能突破地理间隔,使肿瘤病人少跑路、少走弯路。它能突破时间界限,使一位肿瘤病人先后接触到不同学科医生的诊疗;它能尽力突破知识局限和利益封堵,找到肿瘤病人迫切想找的治疗团队。围绕肿瘤治疗,它能强化多学科诊疗医生之间、更多医生间的交流共识。在肿瘤治疗中,除可及性也更多体现科学。

三、MDT用于肿瘤治疗,支持与约束

肿瘤治疗如果在现实中被真正定义为一种慢性病,主治医生的作用和责任就更加显现,这也是多学科诊疗合作氛围所需要的。多学科诊疗需要坚定地体现公开责任和无私原则,以赢得社会和患者信任。在肿瘤治疗MDT中,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盲目创新,一切治疗策略必须在多学科诊疗范围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最重要一条,不能为私利私欲而偏执偏私。

据我们所知,不少跨国药企已明确表示将积极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销售抗癌药。药企是有一些动力参与到多学科诊疗合作的,多学科诊疗的医院医生应坚持合理用药,避免利益用药,应结合多学科诊疗推进处方外流、分级诊疗及慢病管理等工作。考虑到国际上一些新药具有的巨大治疗优势,我们也应正视其药品有效性及合理使用的必要性,为病人做最适宜推荐。

四、肿瘤治疗与公卫、慢病和大健康

一提到肿瘤疾病,首先想到治疗,但预防、筛查、康复、保健都同样重要,甚至效能更高。肿瘤治疗从最棘手的治疗领域,过渡衔接到最高效的公卫领域,正是医疗服务与公卫服务相衔接的典型要务。尤其肿瘤疾病作为特定疾病、肿瘤病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在重特大疾病保险和救助体系覆盖下,我们需要对肿瘤治疗做多、做实诊疗规范、做好多层次医疗保障。

多学科诊疗能帮助将肿瘤治疗的方案尽力做到合理,帮助将治疗费用尽力做到可控。无论以非营利和营利性质,围绕肿瘤疾病,以治疗、预防、筛查、康复、保健为内容的健康管理形成链条。包括三重医疗保障、商业健康保险等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对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可保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精算。肿瘤治疗是人民群众健康权的刚需,是大健康建设中的要点。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