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一种由微生物感染引发的牙周炎症性疾病,由龈下生物膜失调和宿主介导的免疫反应引发,导致牙周附着丧失。在牙列成人中,牙周炎患病率约为62%,使其成为全球第六大常见疾病。新证据表明,口腔细菌和牙周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会导致全身炎症,并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观察性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相关,且独立于吸烟和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影响全球14亿人的广泛慢性病,每年导致约1040万例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报告,高血压占中风相关死亡的51%和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的45%。目前认为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其中炎症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实验和临床证据均强调全身炎症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贡献。多项研究表明,牙周炎与高血压存在显著关联,提示可能存在共同的炎症通路。一项系统综述指出,牙周炎可能与高血压风险呈线性相关。此外,一项针对绝经后女性的横断面研究发现,缺牙数量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尽管许多研究显示牙周炎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但影响该关联的潜在因素仍未充分探索。年龄是两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而炎症在两者的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然而,年龄和全身炎症对牙周炎与高血压关系的具体影响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年龄和全身炎症在牙周炎与高血压关联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临床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并经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4–1–19–4)。研究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的牙周炎患者,所有参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报告遵循STROBE指南(表S1),无资金来源。
样本量计算基于血压变化,设定5 mmHg为临床相关差异,重复血压测量的标准差为16 mmHg,显著性水平α=0.025,计算所需样本量为68例,未预期脱落。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18-75岁;(2)根据2017年牙周病和种植体周病分类标准诊断为牙周炎;(3)至少保留14颗天然牙。排除标准包括:(1)化疗或头颈部放疗史;(2)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近6个月使用口腔或全身抗生素;(5)近6个月接受牙周治疗;(6)无法完成血压、血常规或生化检查;(7)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
研究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研究参与者的实验室测试结果
研究参与者的牙周参数
牙周炎患者收缩压与PBOP的关系
牙周炎患者舒张压与PBOP的关系
牙周炎严重程度与收缩压的交互回归分析及PBOP与收缩压的Johnson-Neyman分析。(a)年龄,(c) SII和(e) SIRI对牙周炎等级和收缩压关系的交互作用。蓝色虚线代表收缩压与患者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平均值之间的关系。深蓝色实线表示收缩压与患者牙周炎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其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浅蓝色虚线表示收缩压与患者牙周炎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其平均值减去一个标准差。(b)年龄,(d) SII和(f) SIRI对PBOP和SBP关系的作用
结果:共纳入144例牙周炎患者。经完全调整分析,总体组中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PBOP)与收缩压(SBP)显著相关(B=10.08,p=0.027)。在≥50岁患者中(而非<50岁患者),PBOP与SBP的关联仍显著(交互作用p=0.018)。当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较高时,PBOP与SBP的关联强度更大:全身免疫炎症指数≥400组和<400组的PBOP回归系数分别为16.61(95% CI:3.32–29.90;p=0.015)和13.69(95% CI:1.15–26.23;p=0.033)(交互作用p=0.047)。全身炎症反应指数≥9组和<9组亦观察到类似结果(B=17.04(95% CI:2.66–31.42,p=0.021)和13.98(95% CI:1.94–26.01,p=0.024);交互作用p=0.028)。
结论:本研究表明牙周炎严重程度与收缩压显著相关,且该关联受年龄和全身炎症水平调节。
全球13亿高血压患者新希望?新研究:降压潜在新选择,值得临床关注
0
2025-02-15
点击查看
Lancet:这种微创消融法,有望实现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治愈
0
2025-02-16
点击查看
【盘点高血压指南】最新策略 为高血压治疗指明方向!
0
2025-02-18
点击查看
Hypertens Res:Esaxerenone与trichlormethiazide治疗高血压的非劣效性比较
0
2025-02-24
点击查看
指南解读 | 英国和爱尔兰高血压学会《成人高血压转诊路径及治疗管理》共识声明解读
0
2025-02-25
点击查看
高血压能不治而愈或短时间治愈?多项研究:不吃药,约42%高血压患者能在六年内恢复正常血压;有一种高血压,短短20分钟可治愈
0
2025-02-24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