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8·19医师节:这家医院为何令名导尤小刚连说五次“感谢”

Tags: 医师节   医患   尤小刚      作者:李子君 张润琪 更新:2018-08-18

8月17日,在即将来临的首个中国医师节之际,北京医院举办了京医好故事宣讲活动。医生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暖心故事,诠释白衣战士的担当与情怀。

心脏调“音”师杨杰孚

北京医院血管内科主任杨杰孚从小有两个梦想,做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抑或做一位教书育人的灵魂工程师。如今,年过半百的他却将两个职业融合在了一起。一边治病救人,一边授业解惑。

为了掌握国际血管领域最新技术,杨杰孚先后2次共4年分别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伊丽莎白女皇医院及皇家佩斯医院心内科,进修临床及研究工作。带着技术和经验,他毅然放弃了当地医院优厚的待遇和移民澳大利亚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说:“在别人的国家,只能获得虚空的名誉。除了祖国,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能够带给中国人最大的机遇和价值。”

在许多患者心中,杨杰孚永远是和蔼亲切的。他并不盲目给患者指定手术方案或者药物治疗,而是从各个角度分析患者病因,“反对一生病就用药”。多年前,一名20多岁的邯郸患者反复发作心律失常,当地医院判断为恶性心率失常,入院后用了大量药物治疗,但患者病情反而越来越糟,半年后竟然严重到卧床不起。作为特殊病例,当地医院申请杨杰孚进行远程视频会诊,经杨杰孚判断患者心律失常可能为良性,要求医院马上停药。他指出,“有些药物在治疗病症的同时,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心跳慢、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我通过远程视频安慰患者说,你现在是一个健康的人。通过检查我认为你的早搏95%是良性的,对生命没有危险。你下午就可以回家,同时停止药物治疗。去休息、放松,过正常人的生活。”患者接受了杨杰孚的建议,3个月后到北京复查时简直像换了个人。对此,杨杰孚强调:“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要分清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心律失常。功能性心律失常每个人都会出现,但是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的心律失常是不同的,要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

从医多年的杨杰孚深知,患者及家人的幸福快乐都取决于医生的妙手回春。他理解病人对医生急切的期望,知道自己肩上担负着沉重而神圣的生命希望。多年前一位37岁的东北患者找到了杨杰孚,他从十几岁开始发病,发病时心跳达到200 多次,近乎休克,被多次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20多年的寻医问药已使患者家庭负债累累,他们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了北京医院。经过全面检查,杨主任找到了致其心动过速的异位兴奋点,并通过导管消融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至今没有复发,不但生活能够完全自理,还可以干农活。心内科病房的的墙上挂着过去得到他帮助的病人赠给他的锦旗。

导演尤小刚对医生连说五次“感谢”

尤小刚导演做为患者家属,讲述了他与北京医院的不解之缘。

尤小刚对北京医院有天然的信任,“我的医疗关系一直在北京医院,包括高血糖控制等,我所有治疗都是在北京医院。”

在尤小刚眼里,杨杰孚是具有学者风范和医者气质的医生。杨杰孚善于与患者沟通,无论多凶险的疾病,他讲完,患者心里马上就踏实了。“他视生命的守护者,我们全家人都对杨主任很敬重,身体出了问题总是会第一时间找他。”

在讲述过程中,尤小刚连说五次感谢,“如今每一部连续剧都与医生有关,连古装剧中都要有太医,我正在拍摄的一部有关反恐的电视剧,其中涉及到许多医生的内容,多角度呈现医者风范。谢谢医生,谢谢北京医院。”

除了“心脏调音师”,还有很多感动人心的医生故事。比如“铅衣人”,放射科导管室医生每次手术无论时间长短,都必须身穿四十斤重厚厚的铅衣,进行着术中各项操作。往往是第一台的手术结束了,刷手衣就已经完全被汗水浸湿了,匆匆忙忙换上一件干衣服,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急诊手术必须随叫随到,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

著名外科专家、北京医院名誉院长吴蔚然曾说过,对于一个医生,病人二字代表的不仅仅是病,更重要的是人。他们或是身居高位,或是平民百姓,或者富有,或者贫困,或者强大,或者弱小,但是这种区别无关紧要,医生不仅为病人医好身体的病痛,更要给予病人以同等至高的尊重,使每一位病人感受到人生的尊严。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医师节相关的拓展阅读: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