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会议撷萃】江建宁教授: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早期筛查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Tags: 肝细胞癌   标志物   慢性HBV感染      作者:雨露肝霖 更新:2024-04-05

编者按

2023年12月22日- 24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一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2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

12月24日上午,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江建宁教授进行了有关“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早期筛查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的专题报告。肝霖君与您分享精彩内容。

图片

2020年全球约有90万人确诊肝癌,83万人死于肝癌,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的45.3%。在我国,有80% - 90%原发性肝癌为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

图片

早发现、早诊断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筛,以降低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效的早筛标志物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通过肝切除术和肝移植等根治性手段可明显改善肝癌患者预后。

图片

甲胎蛋白/AFP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提到AFP ≥ 400 ng/mL,且排除慢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以及妊娠等,高度怀疑肝癌。AFP的灵敏度不高,约3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始终为阴性,直径越小的肝癌假阴性越高。AASLD和EASL已不再将AFP作为肝癌筛查、诊断的必备指标。

图片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

AFP-L3仅由肝癌细胞产生,具有特异性。常用AFP-L3占AFP的百分比(AFP-L3%)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检测指标。有荟萃分析表明,AFP-L3%对于早期肝癌诊断具有高特异性但低敏感性,其优势不在于诊断早期肝癌,而更倾向于排除AFP升高的非肝癌患者

图片

异常凝血酶原/DCP

DCP是伴随肝癌特异产生的异常凝血酶原,在BCLC 0期和A期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AFP阴性的肝癌,DCP仍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图片

液体活组织检查

2015年以来,10大突破性技术之一的液体活组织检查,应用在肿瘤检测。肿瘤细胞与肿瘤DNA会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通过检测可以反映肿瘤的特征。应用的有以下5种:

01 cfDNA全基因组测序

癌症患者的cfDNA中会出现肿瘤相关的变异特征,通过检测血浆中cfDNA癌症极早期标志物,可极早期预警癌症风险,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达95%以上。

02 cfDNA甲基化 / 5-羟甲基化检测

DNA表观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种改变被认为发生在遗传学改变之前。基于5-hmC修饰位点,建立5-hmC模式,在极早期、早期肝癌的诊断方面优于血清标志物;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还需进一步提升,且目前检测价格较为昂贵。

03 cfDNA基因突变

肝癌突变基因影响细胞周期或染色质重塑等,关键基因(TERT、CTNNB1等)的热点突变用于检测早期肝癌,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尚待验证。

04 微小RNA(miRNA)检测

miRNA是由21 - 25个核苷酸构成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的结合,调节靶蛋白的表达,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组织特异性、肿瘤特异性,可由外泌体途径分泌进入血液及稳定性强等特点。miRNA在肝癌诊断中有一定的应有价值,但灵敏度和特异性需进一步改进。

05 外泌体检测

外泌体由多种细胞分泌,携带大量蛋白质及功能性的mRNAs、miRNAs等生物活性物质,与多种疾病发生和进程密切相关。肝癌特异的外泌体小RNA和蛋白信号可能是肝硬化早期恶性转化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但仍需验证。

图片

图片

HBV感染相关肝癌

早筛标志物的系列研究

该团队的一项研究中,实验组的慢乙肝患者经最长11年抗病毒治疗后发生了肝癌,经检测肿瘤组织中63.2%存在HBV S基因整合,其中66.7%检测出HBV S-ESPL1融合基因;对照组无肝癌发生,在基线肝细胞中检测到HBV S基因整合,但没有检测出HBV S-ESPL1融合基因。研究表明HBV S基因整合不一定导致肝癌发生,但在HBV S基因整合中存在HBV S-ESPL1融合基因则可能导致发生肝癌

图片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HBV相关肝癌中,血清ESPL1呈特异性高表达;HBV相关肝癌患者术后血清ESPL1相较于术前显著降低。血清ESPL1水平在慢乙肝组、非HBV S基因整合组、LC组、肝癌组、HBV S基因整合组依次升高。慢性HBV感染者各组患者血清ESPL1水平呈现与疾病进展方向一致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趋势。

图片

图片

探索血清ESPL1水平与HBV相关肝癌病理分级、肿瘤直径的关系,发现在HBV相关肝癌中血清ESPL1水平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相较于血清AFP、DCP在HBV相关小肝癌中往往低于检测下限,血清ESPL1水平则呈明显升高状态,且较为稳定,不会随肝癌直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

图片

研究结论

来源:雨露肝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