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专访CSCO理事长李进:全程管理让肿瘤患者实现利益很大化

Tags: 医学人文      作者:MED24 更新:2019-05-05

今年的CSCO指南会涉及了14个恶性肿瘤诊治指南,除更新了肺癌乳腺癌癌、直肠癌、肝癌、肾癌、头颈部肿瘤、甲状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胰腺癌的指南,同时首次推出软组织肉瘤、食管癌、卵巢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

这意味着,除了关心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CSCO还更加关心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提倡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全程管理」。

为什么要强调全程管理?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谈到,“只有全程管理策略的贯彻,才能够让患者的生存得到保证,生活质量得到保证,让病人的利益最大化”。

1

/ 生存期的延长催生肿瘤的全程管理 /

美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提出了全程管理的模式,强调对患者自患病至康复全过程的关注和管理。

提出这一模式的原因在于,肿瘤虽然仍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但是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全球范围内,癌症生存率有普遍上升的趋势,一些致死率高的癌症也不例外。The Lancet 在近30年间,持续分析了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18种主要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变化趋势。

截止到2014年,在某些国家,肝癌、胰腺癌、肺癌的生存率已经上升了5%。在2010-2014年确诊癌症的女性中,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经分别达到89.5%和90.2%,中国也达到了83.2%。

中国的数据中,除极个别癌症(胰腺癌、卵巢癌、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有降低外,癌症5年生存率均有上升趋势。

即使是在生存率降低的这3个癌种,在近三年里也已经看到了,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等所带来的巨大进展。

生存期的延长意味着对于肿瘤治疗方式的转变,肿瘤治疗的关键已经不是彻底杀灭肿瘤,而是在减少不必要死亡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 全程管理意味着卫生服务的连续 /

过去在诊治病人过程当中,一直强调「现场治疗」,治疗结束后往往医生并不关心他们的患者流向了哪里。

患者也许今天在上海看病,可能明年就到了北京的医院,再过一段时间又到广州去寻医,这种病人流动性给治疗带来的一定的困难。

流动的就医模式,意味着患者所接受的是「碎片化的卫生服务」:他们经常辗转于不同科室、医生及医疗机构。大医院只负责为患者做手术,做完手术患者还没有完全恢复就被打发回家 。

这种只有前期治疗没有后期康复的形式,不利于正确的医疗决策和疾病的早期干预,带来的是重复的检查和治疗及医疗质量的下降,既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卫生系统效率的低下。

全程管理模式的提出,意味着患者需要的是「连续的卫生服务」。

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癌症等为代表的,需要长期诊疗或照顾的疾病的数量以及管理复杂性在增加 ,「服务连续性」这一概念因此被提出,相关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也在提高 。

服务连续性(continuity of care)指的是,患者在同时间所接受的服务之间的连贯性,包含着患者所接受的服务来自相同的医疗机构 ,以及当患者变换就诊机构时,不同机构间连续协调地为同一患者服务 。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较长的治疗周期需要患者不停地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包括用药时间、副作用处理,患者症状情况分析等。

而在治疗周期后,患者的随访康复,以及对于癌症高危人群的筛查预防,意味着不同的医疗机构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机构等互相配合及协作。

3

/ 新药不良反应的处理需患者密切参与 /

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相比于传统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较低,但以免疫治疗的明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例,实际上人们对它的不良反应还没有完全了解。

研究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仍然有一些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涉及到重要器官如心脏、肺、肾脏、甲状腺等,而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检查点阻断所影响的器官(来源:NEJM)

在全球范围内统计,发生心脏不良反应的患者,大概有50%都面临着死亡。如果患者还处于癌症的早期,因为这种不良反应导致了死亡,其实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要严密观察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的不良反应和诉求,全程管理的贯彻需要患者的参与。

4

/ CSCO的做法 /

作为CSCO的现任理事长,李进教授表示,CSCO目前已经批准了成立「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提案,委员会正在筹备的过程中。

目的这就是要让患者参与到整个治疗中去,了解治疗的过程,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有可能带来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与医生一起努力,把治疗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