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谈及医学教育 这些医生太犀利!

Tags: 医学教育   医生      作者:常 路 更新:2017-02-16

我国的医学博士毕业生不敢做手术、家庭医生甚至不知如何规范地量血压、年轻医生医患沟通时不会说话……这些不是段子,而是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们的犀利评价。就国内医学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等话题,这所广东顶级教学医院的专家们畅所欲言。



医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年轻医生普遍缺乏动手机会

大家总爱找资深的专家看病,应如何正确看待刚毕业医生的能力?

中山一院院长、党委书记肖海鹏教授表示,生了病谁都想找最好的医生。资深的专家有经验、有口碑,自然是最佳选择。但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医学教育的问题。数据显示,在中国的近300万执业医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一半,医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对科研型毕业的博士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最低分只有29分。欧洲医学教育联盟曾帮某地区培训全科医生,在这些家庭医生中,100%没做过最基本的肛门指检,大部分不能正确量血压。

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教授表示,好的医生是培养出来的,但现在的年轻医生普遍缺乏动手机会。我们医院做过小范围调查,博士毕业的二线值班医生,有相当一部分晚上急诊不敢独立做手术,要拖到第二天教授上班,由教授们来操刀。

年轻医生医患沟通时不会说话

肖海鹏教授表示,如今医患矛盾备受关注,但医学院的教育并没有足够重视医患沟通的培训。我院耳鼻喉科曾举办过以医患沟通为主题的模拟训练。其中一个“患者”问医生:“我得了肿瘤会不会死?”参加模拟训练的年轻医生竟回答:“每个人都会死。”换位思考,这让人实在难以接受。可是他并没有坏心眼,就是不会说话。

为发文章养小白鼠 没心思投入临床训练

肖海鹏教授表示,根据现在的指挥棒,医学生硕士、博士毕业都必须发文章,而且大多数做基础研究,导致年轻医生很多都得去养小白鼠,没太多心思投入到临床训练中,也缺乏规范系统的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培训。因为要晋升,中国的医生、护士每年都得发论文,但大部分文章对提高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问题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医学教育:培养出高水平、同质化的医生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医护人员必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学医院承担着培养医学人才的职能,究竟怎样才算合格的医生?

匡铭教授表示,欧美医生的培养体系“同质化”很强,医学生一直培养下来约在32、33岁可独立行医,无论你是做家庭医生还是到大医院做医生水平是相当的。因为此前经过了严格、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所以,病人看病不用“货比三家”,就能享受到均为较高水平的服务。所以从成才曲线看,他们刚过而立就能接近能力的峰值,但中国的大多数医生往往得到四五十岁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同质化的医生,让群众享受到均等的医疗服务,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好医生不仅要技术高 更要医德好。

中山一院骨科主任顾立强教授表示,医生是崇高的职业。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必当全力以赴。前段时间,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因意外四指离断。有的医院会选择截指,但我们团队6人连轴转22个小时终于给他接通了,恢复了2/3的功能。如此精细的手术,坦白说“吃力也不讨好”,费用不到一万元,但我们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可是,想到这关乎病人的一生的生活质量,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呢?

来源:环球医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