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盘点:重视低血糖,低血糖也会如此可怕

Tags: 低血糖      作者:MedSci 更新:2017-03-03

很多人都知道,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这是因为低血糖容易影响神志、导致跌倒,进而可能引起骨折;还易引起心肌缺血及脑血管意外,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低血糖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

【1】Diabetes Care: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会影响胰高血糖素对轻度低血糖的治疗效果 

研究对象为1型糖尿病患者,分组为等热量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HCD)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比较两组患者轻度低血糖后胰高血糖素恢复血糖(PG)的能力。

十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完成1周的HCD(> 250克/天)和1周的LCD(<50克/天)。每一周后,在空腹状态下,通过胰岛素丸诱导轻度低血糖。当PG达到3.9 mmol/L,皮下注射100 µg胰高血糖素,2小时后予以500 µg胰高血糖素。

与HCD相比,LCD导致PG的增量更低(第一次予以胰高血糖素,平均±SEM:1.3±0.3 vs. 2.7±0.4 mmol/L,P = 0.002;第二次予以胰高血糖素,平均±SEM:4.1 ± 0.2 vs. 5.6 ± 0.5 mmol/L, P = 0.002)。两种情况下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甘油三酯浓度没有显着差异。

LCD降低了胰高血糖素对轻度低血糖的治疗效果。使用低剂量的胰高血糖素纠正低血糖时,应考虑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PLOS Medicine:口服葡萄糖凝胶可有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近日,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之内使用单剂量的葡萄糖凝胶擦拭其口腔可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该研究已发表于PLoS Medicine。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随机分配了416名低血糖风险的婴儿,分别接受标准(200毫克/公斤)或高水平(400 mg/kg)的葡萄糖凝胶或安慰剂凝胶,使用方法是在喂养之前将凝胶涂抹至婴儿口内颊部,一次或四次。

最终277名婴儿接受葡萄糖凝胶的婴儿中114名(41%)婴儿出生后48小时内发生低血糖,而138(52%)接受安慰剂凝胶的婴儿中72名(52%)发生了低血糖(相对危险0.79;95%可信区间[CI] 0.64-0.98,P = 0.03)。虽然这项研究没有发现不同葡萄糖剂量组之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单剂量200毫克/公斤葡萄糖的婴儿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最低(RR 0.68,95% CI 0.47-0.99,P = 0.04)。

虽然各组之间整体的NICU住院率相似,但是接受葡萄糖的婴儿因低血糖住院的原因大大降低(RR 0.46,95% CI 0.21-1.01,P = 0.05)。另外,各组之间母乳喂养和家长的满意率相似,且并没有婴儿发生高血糖。目前研究人员仍在继续随访以探究口服葡萄糖凝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总而言之,这项试验首次表明口服葡萄糖凝胶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但是仍需继续确定口服葡萄糖凝胶短期内是否可带来其他重要的临床效益,以及长期的健康影响。

【3】Diabetes Care:糖尿病患者区分高低血糖变异性阈值该为多少合适? 

近日,糖尿病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 Care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确定过度血糖变异性(GV)的阈值,过度血糖变异性是糖尿病血糖代谢障碍的一个主要特征。

研究者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医院的37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连续血糖监测。研究人员根据2型糖尿病参与者接受的治疗不同,将其分成以下几个组:1、2a、2b和3(各组分别为n=82、28、65和79);其中,1组接受单纯的饮食和/或胰岛素增敏剂治疗;2a组接受包括一种促胰岛素分泌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口服降糖治疗;2b组接受包含磺脲类药物的口服降糖治疗;3组接受胰岛素治疗。4组纳入了122名1型糖尿病患者。研究人员计算了血糖变异性的百分比系数(%CV=(血糖SD)/(平均血糖)×100)和低血糖频率(间质葡萄糖含量<56mg/dL[3.1mmol/L])。

研究人员发现CVs的百分比(中位数[间距范围];%)从1组(18.1 [15.2-23.9])到4组(37.2[31.0-42.3])明显增加(P<0.0001)。1组的%CV上限为36%,将其作为界定过度GV的参考阈值。2a、2b、3和4组的患者%CV高于此阈值的比例分别为0%、12.3%、19.0%和55.7%。当%CV>36%受试者比上%CV≤36%的受试者,在2b组(P<0.01)、3组和4组(P<0.0001)的患者发生低血糖更频繁。

由此可见,%CV为36%似乎是一个合适的来区分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的和不稳定的阈值,因为超过这个极限,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

【4】Diabetes Care: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与日间低血糖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一样吗?

近日,糖尿病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 Car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夜间和白天临床低血糖对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ECG)的影响。

37例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96小时同步动态心电图和盲法连续间质血糖监测(CGM),当记录到症状性低血糖时。在低血糖发生时测量心律失常频率、心率变异性以及心脏复极情况,并与白天和黑夜期间血糖正常的患者相比。

研究人员共进行了2395小时的同步ECG和CGM记录;159h发生指定的低血糖和1355 h血糖正常。白天低血糖的时间中位数为60min(四分位间距为40-135min)比夜间低血糖44min(30-70min)要长(P=0.020)。只有24.1%的夜间和51%的日间低血糖发作具有症状。心动过缓在夜间低血糖时更频繁,相比于匹配的正常血糖患者(发病率比(IRR)为6.44(95%可信区间为6.26-6.66),P<0.001)。白天低血糖,心动过缓不常见(IRR未0.023 [95%CI为0.002-0.26],P=0.002),而心房异位起博更为频繁(IRR为2.29[95% CI为1.19-4.39],P=0.013)。在白天和夜间低血糖期间可以检测到QTc间期和T波峰末间期延长,以及T波对称性降低。

由此可见,无症状性低血糖较为常见。研究人员发现青年1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与日间低血糖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和在心脏复极上存在差异。该研究的数据为低血糖产生致心律失常效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5】Diabetes Care:磺脲类药物相关低血糖对心脏的影响有哪些? 

近日,糖尿病领域权威杂志Diabetes Car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磺酰脲类相关的低血糖对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复极和异位起博的影响。

30例接受磺酰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48小时同步连续血糖监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在低血糖发生时期(血糖<3.5mmol/L持续时间>20min)分析患者心室复极(QTc)和QT间期动态性,并且与正常血糖和高血糖时期相比较。低血糖时期心脏异位起博发生率与血糖为4-10mmol/L范围时的心脏异位起博率相比较。

研究人员发现平均HbA1c为6.9%(52mmol/mol))。3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30%)检测到低血糖,发作通常是在夜间(67%)并且无症状(73%)。在9例患者中的5例患者观察到了低血糖相关QTc间期延长,并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反应变异。QT间期动态性,作为心脏疾病的不良预后因素,在经历了低血糖的受试者中比没有发生低血糖的受试者要高(夜期0.193 vs. 0.159;P=0.01)。低血糖事件后这一发现仍然持续存在。室性与室上性异位心律发生率显示在低血糖时期增加趋势不显著(平均发生率比分别为1.58和1.33)。类似的,在一个单独的胰岛素治疗队列中也观察到了无显著意义的结果。

低血糖,往往无法识别,在控制良好的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它与一些患者新发现的QT间期动态性增加和QTc间期延长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磺脲类药物相关的低血糖会产生有害的心血管后遗症。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类似的效果。

【6】Plos One:肾损伤患者中使用胰岛素加葡萄糖治疗高钾血症后的低血糖发生情况 

近期,一篇发表在杂志Plos One上的文章研究了静脉内输注胰岛素加葡萄糖治疗高钾血症的AKI和非透析CKD患者中的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血糖分别为<70或≤40mg/ dl)的发生率。

研究者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13年12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接受10U胰岛素加50g葡萄糖治疗高钾血症的所有AKI和非透析CKD患者的资料。

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共有164次使用胰岛素加葡萄糖治疗高钾血症。血清钾水平下降了1.18±1.01 mmol / l。其中11个治疗(6.1%)导致低血糖,2个治疗(1.2%)导致严重低血糖。较低的预处理血糖与随后低血糖风险较高相关。年龄,性别,肾功能,糖尿病的确定诊断或此前的治疗与这种并发症的发展并不相关。

此项研究得出结论:静脉输注胰岛素加葡萄糖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钾水平,且与症状性低血糖和其他并发症的低风险有关。

【7】Circulation:长QT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Circulation上的研究测量了在hERG功能性突变的LQT2患者中以及相匹配的健康参与者中,这些激素和心脏复极对葡萄糖摄入的应答。

此项研究招募了12例LQT2和22性别、年龄和BMI匹配的对照受试者,进行6小时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心电图(ECG)记录和血液取样测量葡萄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GLP-1和GIP。

研究结果显示:葡萄糖摄取后,与匹配的对照者相比,LQT2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血浆GLP-1水平增加56-78%,血浆GIP发生应答(p = 0.03-0.001),并且血糖水平降低(p = 0.02 )具有更多的低血糖症状(p = 0.04)。

63%的LQT2患者发生低血糖(血浆葡萄糖水平<70mg / dl),而对照组有36%(p = 0.16);并且有18%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50mg / dl) 。LQT2患者对低葡萄糖的反应具有胰高血糖素缺陷,p = 0.008。与对照组相比,LQT2患者的β细胞功能(ISSI-2)高两倍(4398 [95%CI2259; 8562]vs.2156 [1961; 3201],p = 0.03)。
大鼠中使用药理学Kv11.1阻断剂(多非利特)具有类似的作用,并且siRNA抑制β和L-细胞中hERG可以使胰岛素和GLP-1分泌增加高达50%。在患者和对照组中,葡萄糖摄入可以导致QTc间隔延长的心脏复极化障碍,但在LQT2患者中,QTcF间隔增加122%(p = 0.004)。

此项研究得出结论:除延长的心脏复极期,LQT2患者还表现为增加的GLP-1、GIP和胰岛素分泌以及有缺陷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引起血浆葡萄糖降低,从而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此外,葡萄糖摄入增加QT间期,并加重LQT2患者心脏复极化障碍。

【8】Lancet:新型葡萄糖监测传感技术能有效预防低血糖事件 

虽然,对1型糖尿病的血糖进行严格控制,可以延迟大血管和微血管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是,这就要求了更密切的血糖水平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我们的目的是,评估新型葡萄糖监测传感技术 vs 自我血糖监测,能否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

在这项多中心、前瞻性、非盲、随机对照试验中,我们纳入了来自23个欧洲糖尿病研究中心、血糖控制良好的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HbA1c ≤58 mmol/mol [7·5%]),排除妊娠试验阳性患者。。按1:1随机分为新型葡萄糖监测传感技术组(干预组)和自我血糖监测组(对照组)。主要终点为基线到6个月,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的变化情况。

从2014年9月4日至2015年2月12日,共募集了328名患者;筛查后,120例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121例分配到对照组;两组分别有119例和120例的患者数据可用,对其进行了分析评估。

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低血糖时间在基线时为3·38 小时/天,6个月时为2·03 小时/天(变化 −1·39);对照组患者则从基线的3·44 小时/天,变化到6个月时的3·27 小时/天(变化 −0·14);组间差异为−1·24 (SE 0·239; p<0·0001);也就是说,干预组 vs 对照组,低血糖时间降低了38%。

研究期间没有没有设备相关的低血糖或安全问题发生。不过有10名患者报告了13例传感器相关不良事件:4例过敏(1例重度,3例中度)、1例瘙痒(轻度)、1例皮疹(轻度)、4例有传感器插入部位症状(重度)、2例红斑(1例重度,1例轻度)、1例水肿(中度)。有9名参与者报告了10例严重不良事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但均与设备无关。

结果表明,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新型葡萄糖监测传感技术可以降低低血糖发生时间。在以后,需要对血糖控制欠佳患者、以及儿童患者等进行了该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