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段涛:公立医院扎堆互联网诊疗,未必都是好事

Tags: 公立医院   互联网诊疗      作者:佚名 更新:2020-05-19

新冠疫情期间,患者和医院失联,互联网的线上问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政府部门也意识到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性。

于是在近期颁布了相关的政策,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原来的政策对“互联网医院”是持审慎态度的,新的政策是大力推进和支持的。

不仅仅在“互联网医院”的审批速度和数量上大开绿灯,还鼓励医院能在网上完成诊疗的所有流程,形成闭环,还可以医保支付,还可以看首诊的患者。

近期,上海一次性审批了十三家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估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公立“互联网医院”诞生,上海所有三甲公立医院都上线“互联网医院”也指日可待了。

对于整个行业来讲,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会对整个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新政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影响

这一新政对行业是一件好事,对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不一定是好事。

以往审批的那些互联网医院的牌照多数是给了互联网医疗的平台企业,公立医院没有动力去做“互联网医院”,因为对于公立医院来讲,“互联网医院”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好大夫、微医、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等做互联网医疗的平台都在积极地争取和推进“互联网医院”。

但是,在这些平台上的医生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公立医院,一旦公立医院的院长们都意识到了“互联网医院”的重要性,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进和政策支持,大家都开了“互联网医院”,院长们还会允许自己的医生们再去这些第三方的平台去提供医疗服务吗?

按照屁股指挥脑袋的原则,公立医院的院长们肯定会要求自己的医生回到自己医院的平台上进行互联网诊疗,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如果第三方互联网诊疗平台上公立医院的医生越来越少,平台没有自己的专职医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能够持续下去吗?

新的政策对整个大的行业来讲,肯定是好事,但是对那些互联网医疗的平台企业,真的不一定是好事。

做好互联网医疗不容易

互联网医疗不是简单的把线下的医疗服务搬到线上。

公立医院想做“互联网医院”也没那么容易。

线上的商业模式和线下的商业模式完全不是一回事;

线上的场景完全不一样;

医患之间的连接方式、沟通方式和诊疗方式完全不一样。

正确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详细拆解供需双方的需求和能力,要从头梳理线上医疗服务的所有流程,按照线上服务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特点,进行医疗服务的线上重构。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医疗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供需连”的效率问题,至少能够保障在诊前、诊中、诊后的“不失联”,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患者与医院医生的失联状态让患者十分的担心和不满意。

按照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去重构和重建线上诊疗,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更需要的是对互联网商业模式认知上的改变,更需要的是公立医院心态上的转变,要抛弃甲方心态。

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要不断的以改善就医体验和提高效率为中心去构建和改善互联网医疗。

多数的公立医院缺乏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正确认知,很难改变这么多年以来养成的甲方心态,想做好“互联网医院”,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

做医疗互联网服务,究竟是应该采取“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模式?

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更多的是“互联网+医疗”模式,公立医院通常是“医疗+互联网”模式,没有好坏之分,但最后会是殊途同归。

也就是说,互联网会变成基础设施,线上和线下不是相互取代,是相互补充,线上和线下会融合,不再是O2O(Online to Offline or Offline to Online),应该是OMO(Online Merge Offline or Offline Merge Online)。

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

会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吗?

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可能会是一个好的医疗服务模式,但未必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不解决一些根本的利益分配问题,不一定能长久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三级医院的医生本来线下的工作就十分繁忙,利用业余时间在第三方商业平台上问诊可以有不错的个人收入,在自己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出诊,公立医院能够像第三方线上互联网医疗平台那样给足够的钱吗?

如果不额外给钱,或者是给的钱不多,医生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吗?

在第三方线上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医生可以给自己定价的,是按照市场价格来定的,在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用的是医保支付,理论上是要按照医保的定价,按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定价的,就算是院长有动力,医生有动力吗?

这个问题不解决,只是靠行政命令,难以持续。普遍的人性是: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

“互联网医院”的重复建设

公立医院自己的“互联网医院”是重复建设,是资源和资本的浪费。

其实,从理论上讲,整个行业建立一个“互联网医院”平台就够了,用一套系统就够了,顶多是为了公平竞争和效率,可以有2-3家平台也就可以了。

但是每家医院都想建设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就像餐饮外卖一样,理论上只要一个“美团”+一个“饿了么”就够了,没有必要每家餐厅都做自己的线上外卖平台。

未来去一家医院就诊或者是网上就诊,就需要下载一个这家医院的APP,去第二家医院就诊就需要下载另外一家医院的APP,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医院APP,太麻烦,太浪费,太荒唐,太不符合商业规律了。

可能近期生意最好的就是帮助公立医院搭建互联网医院平台的IT公司了,因为每一家“互联网医院”的牌照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订单。

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

可能带来的各种潜在影响

对公立三级医疗转诊制度的影响

在三级公立医院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线上的初诊和复诊了,可以完成整个诊疗的闭环了,可以线上进行医保费用支付了,可以线上开药支付送药到家了,为什么还要到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呢?

大家以为互联网的出现会有利于去中心化,其实结果是更加中心化,让强者更强、大者更大。

公立医院都去开互联网医院的话,三甲医院获益更多,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会越来越弱势,越来越被边缘化。

对互联网医疗平台

更多的是利空。

患者会被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分流,可以考虑调整商业模式,从单纯C端的模式,转向C端和B端混合的模式,尝试和公立医院合作,利用自己成熟的技术和能力帮助公立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

但是,要知道,和公立医院打交道赚他们的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虎谋皮”不仅难度高,风险也不小。

对医生的影响

利空多于利好。

对于已经在第三方线上互联网医疗平台有业务的医生来讲,更多的是利空,个人的额外收入可能会受影响。

因为公立医院有了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有些院长可能会不同意医生在第三方平台上问诊了,要做的话回到自己平台上。即使是院长不干涉,但是可能要让你在自己医院平台上增加服务,这会挤占医生的稀缺的时间。

对于尚未在第三方线上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服务的医生来讲,收入可能会略有增加,但是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因为参与自己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平台服务,工作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但是个人收入难以同比例的增长,难以像在第三方平台上那样获得那么多。

对患者的影响

更多的是利好。

选择更多、更方便、更便宜。

来源:段涛大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