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专家解读丨关于新冠,这些知识肾友应该了解!

Tags: 新型冠状病毒   肾病      作者:王文健医师 更新:2020-02-13

席卷了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大家想尽各种方法预防病毒的入侵。不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接下来请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二级主任王文健医师带我们去了解这次的敌人,如何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彻底战胜它。

作者简介:王文健医师

              

美国贝勒医学院博士后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亚太生物免疫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委&肾脏病分会副主委,中华内科学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委&广东省肾病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慢病重大项目二审专家
美国肾脏病学会 (ASN) 会员,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会员

——本文目录——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

1. 新型冠状病毒最怕什么?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途径有哪些?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4. 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面对新冠,如何消除恐慌心理】

————————

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

问题一:新型冠状病毒最怕什么?

答:新型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处于4℃合适维持液中时较为稳定,-60℃可保存数年。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会逐渐下降,在56℃环境下10分钟或者37℃环境下数小时后便会丧失感染性。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病毒复制的最适宜pH为7.2。人类冠状病毒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乙醇、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问题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途径?

答:根据目前的证据,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目前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 (打喷嗖、咳嗽等) 和接触传播 (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

最新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粪便中也存在同种病毒核酸,因而存在的粪口传播(传染病学术语,指病原体排入水中再经口进入体内)的可能。因此我们应慎食生冷食物、保证蔬菜类食物高温煮熟以及水果类食物的清洁卫生。

广州市疾控中心通过对确诊患者居住外环境的监测、检查中发现,一名患者铁门门把手上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踪迹。因而除了对患者、疑似患者等人群送来的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外,确诊患者居家时可能经常触碰的门把手、手机、电话、水龙头、键盘、地板、电灯开关、马桶等均应注意消毒。


问题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

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干咳、咳痰,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发热。

严重症状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损伤、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除了以上发病症状,还有“不典型”的发病症状出现,例如:

1. 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2.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3.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 闷等。
4. 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
5. 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问题四: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答: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所有人群,而合并各种慢性疾病的患者更是易感人群,例如肺炎或支气管炎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患有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在内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以及婴儿和老年人中较常见。其中也包含了患有糖尿病肾病、服用各种免疫抑制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的肾友们。


慢性肾脏病患者易感的因素包括以下原因:

1. 慢性肾脏病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本身的免疫能力受损、部分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泼尼松、甲基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来氟米特(爱诺华)、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CD20单抗(美罗华)、他克莫司、硼替佐米、雷公藤等时,免疫能力进一步下降。
2. 慢性肾病患者的并发症多。多数患者存在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营养不良、心、脑血管并发症多、血糖难以控制、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常见、部分患者卧床时间长、运动少等。
3. 环境曝露机会增大。因为随访需要频繁出入医院,部分患者需要到医院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侵入性治疗措施、周围易感人群多。

二、【面对新冠,如何消除恐慌心理】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传播范围广、传染性强,不少朋友面对它时总是带有些许恐惧和不安。但是不少医学专家证实:好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情绪,也有助于我们抵御病毒侵袭。想要战胜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心理,肾友们只需要记住四件事——

1.相信中国党和政府的力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1月3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25日,逾1900万人感染本次季节性流感,约有18万人住院,至少1万人死亡,死亡率约为5%。对流感习以为常,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带来的低估才是让美国流感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中国对“新冠肺炎”的重视程度和人员、技术和资金投入力度远超美国对待流感的投入。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已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2.中国的医学科学技术力量已大为进步。相比较于2003年面对“非典”时的医疗水平,医学科学技术已经有了巨大进步。我国在2周内完成对“新冠病毒”的基因测序工作、较短时间内对临床的特点也很快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颁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5版)》。早期识别、早期汇报、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和联防联治的感控策略、国家支付治疗费用、重症救治技术(如ECMO等)的进步使我国目前“新冠肺炎”救治的成功率较“非典”已经大为提高和改善。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约为2.3%~2.4%,远远低于非典(10%),禽流感(40%)和中东呼吸窘迫综合征(30%)。


3.做好全民防范、从严防范是关键。目前的数据表明,在病毒携带者中,大部分人(超过60%)毫无症状,25%的人症状很轻,基本能够自愈,只有约15%的人病情较重(体温超过38℃)。
在最近一段时期,保持全民防范、从严防范的态势是必要的。对绝大部分非疫区个人来说,既要注意个人防范,也不必过度恐慌。目前各级政府和权威机构发布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等相关信息,所有公民均应主动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少出门等个人防护措施。

另外,肾友们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膳食,保证营养全面,尽量避免劳累、熬夜、受凉。这些都符合各期慢性肾脏病的调养需要,同时也有助于战胜疫情。

4.可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全民都应理性应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充满战胜疫情的信心,接纳负性情绪,不自责,也不指责、抱怨他人。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瑜伽技术等方法,可以有效帮助自己减压。多与家人或朋友交流,舒缓不良情绪,也要帮助家人或朋友处理不良情绪,做到自助与助人。关注自己和家人的情绪状态,如果负性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到正常生活,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

这是一场全民动员的战“疫”,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但肾友们也不必盲目恐慌,只要认真做好隔离,保证健康规律的作息,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即可。在不让自己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受害者的同时,我们也不要成为病毒扩散的“运送载体”,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全社会负责。

参考资料:

1.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对肾脏内科医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医疗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2.2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1
3.周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手册.武汉:湖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
5.Li Q, Guan X, Wu P,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 Engl J Med. 2020 Jan 29. doi: 10.1056/NEJMoa 2001316.
6.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when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fection is suspected: Interim guidance, 28 January 2020.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clinical-management-of-severe-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when-novel-coronavirus-(ncov)-infection-is-suspected

来源:肾病营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