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外科医生心中的苦,你不懂!

Tags: 外科   医生   痛苦      作者:春哥 更新:2017-10-23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外科医生。

我的理想从小学语文课本上“你长大了干什么?我长大了为人民服务”口号式的教导开始滋生。当时的愿望是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其实,在我们这群一天到晚都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的农村小孩的心灵里,科学家是干什么的,我们毫无概念,只是觉得很酷。

医生,我们当时是很怕的。对医生的恐惧源自婴儿接种防疫针时留下的心理阴影,以后但凡看到穿白大褂的,就想起胳膊上接种疫苗的伤疤;想起小时候屁股上打了针后,跛着腿一颠一颠的走路。

大学时填的第一个志愿原本是电器修理,后来被妈妈的一句话给换了。妈妈说,我体质弱,全身都是病,你学好了医,帮妈妈看病。就这样,在妈妈的劝说下,我走上了学医之路。好在电器和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从事修理,只不过前者修理的对象是电器,后者修理的对象是人体,倒也不算违背初心。

-2-

我没有想到的是,学医的苦远超出想象。

其实,医学院校的苦在所有大专院校中都是出了名的,大家美其名曰纯朴的学风,只是我们这群呆萌学子不知情而已。等跨入校门,体会到了,回去的路已经被堵。

医学院校是真正意义上的象牙塔。这里的学子思想纯粹,占据脑子的就只有一个念想,书,书,看更多的书。当其他院校学生都在吃喝玩乐睡旅游忙着耍朋友的时候,我们却在听说读写看伤透脑筋怎么占位子。大学五年下来,除了一堆成绩单,几撂砖头样的书,其他的也没有什么收获。

印象最深的还是占位子。教科书、笔记本、文具盒、书包、茶杯、饭盒什么的都是老套路了。最让人痛恨的是,在位子上上把链子锁,长期把教室座位据为己有;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两个同学分坐座位一头,中间长排桌面上拉一长条卫生纸宣誓主权。因座位发生争吵、大打出手的有;因相互占座、长期伴读、生出情愫、结成伴侣的也有。可惜的是,在毕业季来临时,多数的伴读情侣都是劳燕分飞。

-3-

在毕业选专业时,我是决意从事外科的。

男子汉,理应有担当,粗活累活力气活让我们来做;女孩子,体质弱力气小,但口齿伶俐,适合从事动口不动手的专业。当然,选择外科还有一个小心思,觉得当外科医生潇洒神气有派头,好找女朋友。看多了《赌神》之类的电影,想象着外科医生应该是像赌神一样,敞着衣服,迈着大步,满脸自信,气宇轩昂的出场,身后簇拥着一帮满脸景仰的小弟小妹。

但是接触临床后,想象中外科医生的高大形象就被当头泼了盆冷水。

在医院里,所有医生的白大褂都是不准敞开的,外科医生也不例外,否则就会被视为衣冠不整。而且,大部分外科医生都是一天到晚忙的灰头土脸,只剩下睡觉的力气;甭谈什么满脸自信,气宇轩昂,吃个饭都耷拉个头,像没按时抽上大烟的老烟枪,满眼的疲惫。

桌上是永远写不完的病历,病房里是永远都换不完的药,手术室里是永远都上不完的手术。病历、谈话、换药、拉钩是生活的主旋律。早上永远是早一刻起床,晚上是晚几小时下班;加班熬夜是常态,公休补休也是空谈。都说劳动法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作174小时。但好像劳动法从来都不适用于医疗行业。

加班倒也算了,因为选择了当医生,就注定了一生要与加班为伍;关键是节假日加班全民都在拿成倍的加班费,到医生这儿,也成了一个令人艳羡的肥皂泡泡。我们就像一头装着永动机的骡子,从来只是埋头拉车,不需要抬头吃草。

-4-

外科医生的苦又是医生中之最苦难深重者。

有一件事让我特别受刺激。若干年前的一天,我碰巧听到有人在谈论奖金,说放疗科医生待遇好好哦,中级职称医生的奖金比我们外科副高职称的都高。我也没有去求证这种谣传的真实性。而且,我们医院放疗科的强是国内有名的,待遇高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当第一次听到这种赤裸裸的对比,心里头多少还是有些落差。

对待遇的事情我从来都是只拿不问的。我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我向来就主张,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就应该想点有出息的事情,不应该太纠结于吃、喝、穿、住之类的芝麻小事。而且医院的绩效分配政策我也不懂。只是,想着自己天天像牛马一样没日没夜的干,还承受着手术那么大的风险,工作比别人辛苦,风险比人家大,待遇却比别人低,生活也没别人潇洒。想多了,拿头撞豆腐的心都有了。

-5-

待遇的落差只是外科医生无法言表苦楚中的沧海一粟。

外科医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手术的风险。刀尖上舔血的生活不只存在于江湖,也是形容外科医生的日常。人们常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外科医生的工作不只是在河边行走,有时要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蹚着水过河。湿脚是早晚的事情。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之下,医生遭呛水甚至遭淹死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郎景和院士是协和医院著名的妇产科医生,也是我国妇产学界的医学泰斗。有一次他在大会上谈论手术并发症的话题。有一个地市级医院的医生站起来很牛逼的说,他做了上千例手术还没有遇到并发症。郎景和院士微微一笑说,不是你的水平高,只是你做的还不够多。

有人对上海市某区卫生局2007—2009年发生的医疗纠纷做了统计,外科、产科、儿科排名前三,其中外科系统纠纷最多,占比接近33%,充分说明了外科的高风险。

手术是外科医生的主要工作,也是医疗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只要是手术,不论大小,外科医生都会严阵以待。因为,每一步操作在手术后都将成为留存在病人体内永远的印记,无法改变,无处弥补。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我有时半夜醒来,突然回想,白天手术的纱布器械都点全没有?那一针缝的是不是不够稳当?自己都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然后提心吊胆的观察,一直到病人平稳出院,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

但是,医学的玄妙往往在此。你做的手术和操作仅仅是愈合的第一步,病人会不会如预想当中的恢复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有时你自觉很满意的手术,但下来以后就是一波三折;有时候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艰难下台的手术,却恢复的一马平川,让自己都深感意外。而且,外科当中还有个令人无法摆脱的魔咒,越是害怕出事情的手术越容易出事情,越是熟人打招呼的手术越是要出问题。所以,但凡亲人需要手术,外科医生本人一般都是不上台的,不是下不了手,是担心越是关切越是出错。

-6-

当外科医生难,还有来自晋升的压力。

外科医生的培养周期长,这点在医学的所有专业当中都是公认的。内科、影像科、其他医技科室医生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多看书多读文献,很快就能提升自己的水平。但外科不一样,光有满腹的理论,没有实践操作,没有老师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一切等同于零。

外科界有句戏言,实习医生什么都知道,可是什么都不会做;外科医生什么都能做,可能什么都不知道;病理科医生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做,只是太晚了。

手术技能的提升除了带组老师的提点之外,还需要百千次的临床实践。做的多进步快,但做的多也意味着写的多,花的时间和精力多。手术做到累成狗就是形容这种状态。

但职称晋升的标准大家都是一样的,论文、基金、专利、科技奖都设好了门槛,达到标准就有机会参加PK,达不到要求,对不起,明年再来。如果你不够条件,大家会都认为你能力不行,没有人会同情你或为你辩解是因为临床太忙了,没有时间和精力读文献、写文章。

都是临床工作,但外科的临床工作与非外科的科室之间有质的差别。所有临床一线科室都涉及问病史、写病历、下医嘱,开检查,医生查房、医患沟通等基础性工作。但在非操作性科室这些就是他们工作的全部。对外科来说,这些都只是铺垫,后面还有手术的重台戏等着上演,而且手术后更有各式各样的记录文书需要完善。

对内科来说,查完房基本上就意味着一天工作的结束,有大把的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自由支配,不读读文献写写文章做做课题都对不起医生这个职业;对外科来说,查完房,工作都还没有开始。等做完手术写完记录,多已是华灯初上;即使还有一星半点时间,由于一天的劳累也是眼皮子打架了。想写文章,等眼睛睁开再说吧。

-7-

都是一样的年纪,从事不一样的行业;都是一样的行业,从事不一样的专业;从事一样的专业,处于不同的位置。行业不同、专业不同、位置不同,不可比。但世人往往只看到表象,却不喜欢深究背后的本质。

外科医生,是这么一个群体。走着自信的步伐,干着提心吊胆的工作;挺着笔直的脊梁,承着重若千钧的分量;做着潇洒的动作,担着生死攸关的职责。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收放自如,粗中藏细。偶尔发个牢骚,转身又卖力工作。医院是我们的家,病人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曾经有过这样的调查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三种人是: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劳累了几个小时终于救治了病人的外科大夫。

但这些,如果你不是外科医生,你不懂!

来源:温柔医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