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2型糖尿病的流行:中国饥荒起了多大作用?

Tags: 2型糖尿病      作者:Heath Brothers 更新:2018-10-23

虽然基因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长相,身高,性格等,但是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其实除了人类庞大的基因组之外,还有一套凌驾于基因组之上的系统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这个系统在生物学上叫做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换句话说就是:某个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虽然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这些细胞却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表观遗传的改变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毋庸置疑,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近二十年出现了明显的升高。我们总是把糖尿病增加归因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是仅仅用生活方式改变,就能够解释T2DM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社会经济负担吗?

2018年10月11日,《Nat Rev Endocrinol》上发表了一篇文章【Epidemic T2DM, early development and epigenetics: implications of the Chinese Famine】,认为:

中国饥荒影响了胎儿早期发育阶段的子宫内环境,引起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以及表观遗传改变的代际间传递进而导致了中国糖尿病的流行。

因此,作者认为:仅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去预防糖尿病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建立更加注重早期发育的预防T2DM的新模式,其包括孕前计划和怀孕期间和产后的母婴健康教育,以减少早期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以及表观遗传改变导致的T2DM流行。

由此看来,表观遗传学给我们的启示可能就是: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可能都会以不同形式传递给你的后代,包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压力等,所以每个人注定生而不同,每个人从出身可能就背负着不同的历史枷锁。

每个人有些看似荒唐、不理性的行为后面,可能都有不得已的苦衷,表面上人人都有自由意志,其实身上都不知道背负着什么基因和环境的枷锁。但这似乎也给了人机会,通过严格的自律,以及意识到你身上这点猥琐气质可能只不过是历史的产物,反而可能冲出身份的牢笼,这些人可能就是我们说的牛人。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4-018-0106-1

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决定因素,这一点已经被广泛接受,而且是目前T2DM最主要的病因学假说。既往大量研究显示:超重/肥胖、饮食结构改变、久坐少动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相关,但是作者认为这些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糖尿病的流行以及地区间的差异,认为中国饥荒【1959-1961】对中国糖尿病的流行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作者列举了各国饥荒的研究数据【包括荷兰,乌克兰,柬埔寨, 瑙鲁,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均显示:饥荒与糖尿病以及其他NCDs的风险增加有关。

中国饥荒与后代高血糖发生风险研究结果:暴露 VS 非暴露

中国全国营养调查(2002):OR 3.92; 【95% CI 1.64–9.39】

东风-同济队列研究:OR 1.46; 【95% CI 1.20–1.79】

中国东部地区代谢性疾病和危险因素调查研究:OR 1.63; 【95% CI 1.13–2.35】

绥化地区研究:OR 1.75 【95% CI 1.20–2.54】

中国CKB研究:OR 1.25 【95% CI 1.07–1.45】

早期的饥荒暴露引起了表观遗传的改变,而且表观遗传变化会在【DNA甲基化】代际间传递,从而影响中国T2DM流行的发展轨迹。目前中国在饥荒对表观遗传学方面做的研究还不够。

超重/肥胖、饮食改变、缺乏锻炼也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相关,但是并不足以解释中国糖尿病的流行以及地区间的差异。

中国CKB研究显示超重/肥胖的PAF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很大【最低:70-79岁女性, PAF:26.6% ,最高:35-49岁男性:PAF 46.6% 】,提示肥胖的控制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取决于性别和年龄。

宁光教授团队发表的最新关于糖尿病与肥胖的全国性研究数据显示:超重/肥胖【BMI≥24kg/m2】和糖尿病虽然呈现一个正相关的趋势,但是并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而且研究显示地区间的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差异很大【北方:58.5%; 西南 :31.9%】,但是糖尿病发生率却相差不大【北方:15.7%;西南:13.8% 】。

另外一项针对育龄期妇女的一个大型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和高血糖的发生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除此之外,在以米饭作为主食的地区,虽然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很低,但是不同地区的糖尿病发生率差别却很大。以上这些数据均显示:肥胖不是中国糖尿病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国过去几十年,饮食结构有很大变化。有报道显示:全谷物摄入量低和精制谷物摄入量高是中国T2DM最重要的饮食危险因素,据推测:其分别增加了3780万例和2180万例T2DM发生风险。 但是这些数据均是基于西方人群的研究估计的,而中国饮食的烹饪方法与欧美差别很大,因此这些研究证据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目前中国还缺乏关于中国饮食危险因素与T2DM相关的证据。

体力活动水平的降低确实会增加T2DM发生的风险,有研究显示中国有2950万T2DM归因于运动减少。大庆研究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对中国预防T2DM的有益作用。由于经常锻炼的人群比例相当低,因此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降低与T2DM相关的过早死亡率具有巨大潜力。

基因 - 环境相互作用的贡献,加上饥荒导致的T2DM和非传染性疾病的代际风险,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预防T2DM的研究和干预措施不应仅仅局限于生活方式措施,而应该在所有所有社区建立更加注重早期发育的预防T2DM的新模式,其包括孕前计划和怀孕期间和之后的母婴健康教育,以减少可能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如果我们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未来的自然灾害如饥荒将导致T2DM流行病的持续存在。

文献来源:Nat Rev Endocrinol. 2018 Oct 11. doi: 10.1038/s41574-018-0106-1

全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4-018-0106-1

来源:医咖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