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小细胞肺癌垂体转移1例

Tags: 小细胞   肺癌   垂体   转移      作者:朱强 陈思源 王集生 更新:2018-09-27

垂体转移癌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与其余鞍区肿瘤相似,进展较快,影像学无特异性,预后较差,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垂体转移癌病人,结合文献复习,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希望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4岁,主因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0天至无光感20天收入院。自发病来,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多饮多尿。入院体检:神清、语利,精神可,右眼粗测视力正常,左眼视力丧失,右眼视野粗测颞侧缺损,双眼各方向眼动充分,双瞳等大正圆,直径约3mm,右眼直接对光反应敏感,间接对光反应消失,左眼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反应敏感,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生化与凝血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垂体泌乳素(PRL):19.1(2.50~17.00)ng/mL、生长激素(GH):3.12(0.00~0.30)ng/m,稍高于正常值,孕酮<0.20(0.86~2.90)ng/mL、睾酮<0.20(1.6~7.26)ng/mL,余正常。胸片:右上肺结节灶,两肺门影大,两肺纹理重,右侧胸膜局部增厚可能。
 
门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无光感。视野:右眼大部分视野缺损,鼻上残损视岛。左眼无视力,无法检测。
 
头颅CT:蝶鞍扩大,鞍底受压下降,鞍内可见长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左侧海绵窦受压。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垂体瘤(图B)。头颅MRI: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可见一团块状等T1等T2混杂信号影,信号均匀,边界不清,双侧海绵窦受累,鞍内团块影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大小约有19mm×21mm×24mm,诊断:鞍内占位,考虑垂体腺瘤(图C)。
 
图1 A图:肺部CT:箭头所示:右肺上叶可见结节样高密度影,大小约2.0*2.1 cm,边缘毛糙,可见分叶及毛刺。B图:头颅矢状面CT:蝶鞍扩大,鞍底受压下降,鞍内可见长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C图:头颅冠状面增强MRI:鞍内团块影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双侧海绵窦受累,左侧较右侧重。
 
2.诊疗经过
 
根据患者头颅CT和MRI,以及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等表现,术前诊断患者鞍区占位:垂体腺瘤。考虑肿瘤体积以及侵袭情况,为求最大程度切除肿瘤,采取冠切右额入路切除肿瘤。
 
术中见肿瘤突起于第一间隙,灰黄色,血供丰富,肿瘤包裹左侧视神经,右侧视神经受压移位,肿瘤与两侧视神经粘连紧密,以刮匙沿各方向刮除肿瘤,实质部分质地韧,较难刮除,可见肿瘤破坏鞍底、鞍膈硬脑膜,最终大部切除肿瘤。术后病人诉左眼视力无明显好转。术后激素检查示:孕酮和睾酮仍旧低,甲状腺激素稍低:49.79(62.88~150.84)nmol/L,考虑与手术有关,余激素正常,给予口服优甲乐。
 
术后一周,患者自感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眼科会诊:右眼视力0.25,左眼无光感。视野:右眼大部分视野缺损,鼻上残损视岛。左眼无视力,无法检测。病理回报:小细胞癌(图D)。遂行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病变,考虑周围型肺癌,右侧胸膜下结节,转移?纵隔多发淋巴结增大融合、右肺门淋巴结增大融合,肿瘤转移可能(图A)。病人后续转至当地医院肿瘤科继续治疗,行腹部CT示:肝脏多发占位,后拒绝治疗。两月后,因多器官系统衰竭死亡。
 

图2 D图:光学显微镜所见,HE染色,X400倍,镜下: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呈淋巴细胞样,形态均一,核位于中央,染色质细而弥散呈粉尘状,胞浆稀少呈嗜碱性,细胞弥漫分布,成条索状或小梁状,所见符合小细胞癌。E-H图:光学显微镜所见,X400倍,免疫组化染色。E图:Syn在肿瘤细胞的胞浆呈阳性表达;F图:CD56弥漫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G图:TTF1在肿瘤细胞的胞核阳性表达;H图:CK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
 
原始出处:

朱强,陈思源,王集生,于书卿.小细胞肺癌垂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7,44(06):649-652.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