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取消医用耗材加成 连带效应波及全产业链

Tags: 医用耗材   效应波及   全产业链      作者:申佳 更新:2019-06-15

2019年6月15日零时,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正式实施。本次改革的重点在于通过药品耗材联合带量采购、取消医用耗材加成、降低检查检验费用等综合措施,进一步规范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善医疗服务。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广东、北京等多省市取消医用耗材加成。

过去十年,被很多人称为医用耗材的黄金时代。十年来,随着微创、介入等手术在医院普遍推行,医用耗材需求量暴涨,支架、球囊、导管、导丝等一次性耗材的费用已超过药品和手术费用。

2015年《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刊登的《手术医疗收费结构比例分析及对策探讨》,针对大型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639例住院手术患者的收费清单调研,国内三甲医院手术费用的平均构成中,耗材费占到64%,手术费仅占12%。

源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尽管医用耗材市场尤其是高值耗材领域依被跨国公司占据主要份额,但国产耗材企业取得长足发展。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威高集团等一批国产优秀企业逐渐做强,从跨国巨头手中分走一杯羹。

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对耗材企业将造成怎样的影响?耗材行业竞争格局将呈现怎样的改变?

控费空间主要在流通环节

医用耗材从生产、流通延伸到医疗机构,供应链上有耗材厂家、经销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医生),最终及至患者。

在上述链条中,医用耗材产品的价格在不同环节依次被加价。广东省医调委主任王辉曾表示,器械每经过一级代理或一个环节,价格必然要增加一个比例,层层流通的结果就是层层加价。

据中国价格协会研究报告显示,以医用耗材的植入类产品为例,从出厂或进口到医疗机构销售给患者,平均加价为2~3倍,其中,心脏起搏器零售价是出厂价的3.23 倍,导管为2.65 倍,支架为2.28 倍,人工髋关节为3.49 倍。

取消医疗机构的耗材加成,一刀“砍掉”的是医疗机构使用环节的加价。

北京的医疗机构原先对患者实行耗材进价加差率收费,耗材进价500元以上的加成5%收费,500元以下的加成10%收费。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后,医疗机构直接按采购进价收费,患者在医用耗材上的花费将会减少。

“(耗材零加成)需要从五个维度来考虑。”高特佳投资研究部执行合伙人张鹏博士对健康界说,“五个维度逐一为:患者、医生、医院、企业和保险。”

根据健康界6月15日零点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的现场观察,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后产生的第一张收据,相比改革前足足节省了105元,降幅达23.26%。

“耗材加成造成了患者的沉重负担,同时也大量浪费医保资金。”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

患者直接减轻负担,医院失去耗材加成的部分利润,同时提升体现医务劳动价值的项目收费,医保资金减少浪费,而对医疗高值耗材企业,则将在营收和利润上带来很大的影响。当然,张鹏也表示,不能将对器械企业的影响简单对比药企的“4+7”集中采购的影响,两者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

药企的成本构成跟器械领域的成本构成有所不同。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从研发到报证需要较长过程。比如,三类医疗器械,其报证就最少花30到36个月。整个的过程中,对生产工艺的管控也非常严格,所以生产成本较高,就耗材生产企业而言,销售费用的压缩空间实际上比较有限。

如果套用药品领域带量采购的控费效果,去等同于压缩器械领域的销售费用,对大多数的高值耗材企业来说的话,终端的售价降幅空间其实不太大。

张鹏和王辉的看法一致,最终面对终端使用者的耗材价格,更多还是中间渠道的销售商环节的加价。一位北京的耗材和试剂经销商向健康界证实了这一说法。

生产商长期是利好 经销商惨烈洗牌

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如此回应健康界,“取消耗材加成,但在医院内部,耗材该用还是必须得用。”

而且医生使用耗材的习惯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医生依旧会选用熟悉且安全性有保障的耗材产品。

张鹏也有同样的观点,耗材跟药品有差异,同一个品类换药影响可能不会很大,但医疗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心血管支架、球囊也好、骨科耗材等,如果医生已经用顺手了,突然去换的话并不是那么容易,会有一个手术上面的适用性和操作上的适应过程。 ”

“因此,短期内耗材企业的销量其实不会受到冲击,但生产企业要在成本控制上做得更好。”张鹏认为,国产高值耗材企业,未来更应该在原材料跟生产工艺上下功夫,摊薄这部分成本,耗材企业才能维持利润。 “所以,要么想办法降低自己的原材料跟生产的成本,要么选择去拓宽更多的业务渠道。”

以上市公司、注射器厂商康德莱的收购事件为例,其全资子公司珠海康德莱拟收购瑞琦科技不低于51%的股份。瑞琦科技主要从事临床检验标本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国内外医疗器械产品的代理销售。

张鹏认为,康德莱这一并购的本质,就是去寻求业务的拓展。康德莱董秘顾佳俊也表示,公司积极通过外部兼并收购,是为了开展渠道延伸,进行产业整体布局。

“如果说黄金十年是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带来的利好,那么现在这样的局面倒逼国产企业去增强从研发、成本管控到业务布局的实力,将实现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结构性调整。”征和惠通医疗合伙人张志玲认为,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虽然本身对于耗材行业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进口器械其实更受限制,对国产器械实际上是利好,从国家层面出手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从短期来看,行业会出现震荡,但长期来看是利好。

某心脏支架领先企业回应健康界,政策的施行会挤压一部分器械耗材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器械耗材招标采购的统一监管和协同联动,使其更加公平化、透明化,而且进一步降低医用耗材的虚高也有利于扩大受益群体,增加市场容量。对于整个行业和主流企业有利。

同时,这家企业表示,其实多年来,医疗器械高值耗材始终未停止过招标价格的调整,但随着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公司的业绩仍保持稳步提升,内生性业务增速良好。“最终是实力说话,我们会巩固和产品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不断加快国际新一代产品研发速度,丰富产品线,培育更多的经营增长点,以抵御未来出现各种的市场竞争压力。”

大大小小的经销商则会进一步经历行业激烈洗牌。取消耗材加成,砍掉的是医院环节的加成,但前述王辉所说的“层层流通”和“层层加价”也将改观。

一家北京医疗耗材代理商的负责人表示,对于政策落地早有准备。其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从事医疗耗材和试剂的代理,目前是全北京市较有实力的经销商之一,作为某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在北京地区最大的经销商。其介绍,目前受到政策挤压厉害的是自己的二级分销商。“实力强的经销商实际上已转做供应链为主,更多是提供配送,切下新的蛋糕。但没有从器械和耗材厂家自主进货权的小代理商,会被整合或者直接淘汰。”

实际上,从两票制以来,中小代理及二级以下器械企业,为摆脱死亡危机纷纷转型,整合为大型商业公司的子公司,或变为物流公司利用原有关系继续存运货品,维系生计。即便是配送企业,也必须获得配送商资格认定,比如,广东珠海市普通耗材和检验试剂的招标只认3家公司有配送资格,其他68家惨遭淘汰出局。

上述代理商负责人告诉健康界,除了拓展做供应链,所代理的产品结构也有所调整,自己所在的企业受这一轮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影响尚小。“因为我们代理的产品中,目前耗材所占份额较小,大部分是试剂,而这次试剂方面没有受到影响。”

“控费是一步步来的,耗材之后,下一步可能就是试剂。”张鹏说。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